第06版: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远望3号船顺利护送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入轨
这颗“爱星”有何不同?
9分钟的海上传奇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斗三号第二颗IGSO卫星升空
这颗“爱星”有何不同?

 

6月25日凌晨,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作为北斗三号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英文缩写IGSO卫星,也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爱星”。它将定位在高轨道上,以更广的区域、更高的精度,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

在世界主要卫星导航系统纷纷以单一轨道卫星部署星座的背景下,中国北斗独树一帜,开创性地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那么这颗“爱星”有何不同?北斗导航卫星的布局究竟有哪些讲究?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有关专家。

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了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中圆轨道卫星,因小巧灵活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被称为“吉星”)和2颗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被称为“爱星”),此次发射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二颗“爱星”。

航天五院的专家告诉记者,正如棋子落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上,这三类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坚守着岗位。“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着,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不停地画着波浪线,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时时刻刻“高照”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

众所周知,“中国-亚太-全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步走路线。在前两步中,北斗需要锁定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吉星”和“爱星”显然更有优势,而“萌星”则不太经济实惠,况且当时星上的很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萌星”,必须经实践验证后,最终迈向全球。

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说:“系统一下建那么大(全球组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用户集中在国内、周边。因此‘先区域、后全球’的技术途径很正确,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为此,航天五院的北斗人首次建成了GEO/IGSO/MEO混合星座,以最少的卫星数量建设了集基本导航、位置报告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北斗二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专家表示,这种技术体制可以高效构建区域系统,兼顾拓展全球系统。在北斗二号系统的建设中,通过发射4颗“萌星”并在轨运行,逐步攻克了一系列瓶颈问题。因此,当北斗开启全球组网征程后,跃升为主力的“萌星”得以大显神威。

此时的“吉星”和“爱星”不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还将承担配合“萌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为未来的北斗之路进行拓展和验证。/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