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至少约80%的人群患有一种慢性疼痛,50%以上的老年人被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慢性疼痛所困扰。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各种关节炎,各种退行性改变,各种创伤、手术病史,各种内科疾病,各种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癌症等等,都可以诱发老年人持久不愈且愈演愈烈的慢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当老人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感冒、受凉及精神压力过大,便容易出现一种令许多人痛不欲生的病毒感染,这就是俗称“缠腰龙”的带状疱疹。急性带状疱疹期疼痛若没有得到很好控制,超过一个月后就会演变成为复杂而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以,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不仅要到皮肤科控制好病毒感染与皮疹,更要及时到疼痛科就诊,避免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剧烈疼痛,疼痛性质为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为一种程度十分剧烈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痛”,其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老年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正常的说话、刷牙甚至微风拂面时都可能会诱发出明显的剧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可同正常人一样。目前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但长期服用此药副作用较多,如嗜睡、眩晕、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障碍等等。疼痛科目前开展的微创介入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具有微创、精准、疗效好的特点。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多数骨质疏松人群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以骨骼疼痛、身长缩短、驼背、易于骨折为特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为腰背痛,在疼痛患者中约占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后伸时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治疗包括:补充活性钙,适当的户外光照和活动都是有益的,同时针对骨质疏松的原因使用药物调节骨质吸收的速度,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减少导致的骨质疏松需适当补充雌激素等,所以,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结合运动、营养、预防和药物的多方面综合治疗。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人中糖尿病人群的比例较大,血糖长期控制不稳,会出现一些相关的心、脑、肾、眼部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表现为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左右对称的疼痛和/或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开始,逐渐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感觉障碍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疼痛呈昼轻夜重的规律,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目前的文献报道,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且药物效果欠佳。疼痛科开展的微创介入治疗: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毁损对此类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
如老年人群遇到一些疼痛问题时,可以前往疼痛科向专家进行咨询与求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