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城里的年轻人能为偏远的贫困村做点啥?
洮南市那金镇新立村来的这群年轻人就干出了名堂。
群年轻人来自洮南市人民法院,是选派到新立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
贺群、张效迁、李昱东是这群人的代表。
贺群,新立村第一书记,29岁,洮南市人民法院法官。
张效迁,新立村驻村工作队员,23岁,洮南市人民法院政治处科员。
李昱东,新立村驻村工作队员,34岁,洮南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他们是一群阳光大男孩,是新立村群众口中的“贺书记、法院领导”,是群众的贴心人,更是为民服务的代办员。
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这群年轻人以新立村为家,以帮助全村脱贫为己任,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用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性为新立村脱贫攻坚趟出了路子。
来看看这群年轻人到底干了啥!
抓党建,强基础
努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新立村位于洮南市那金镇政府东北10公里处,全村4个村民小组,377户,907口人,常年在村人口183户,420余人,耕地面积410公顷,人均耕地3.5亩,农业以大田种植为主。新立村土地贫瘠,民风淳朴,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村集体经济收入少,2018年底,新立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97人。
到村后,为了能够尽快开展工作,这群年轻人向村三委成员了解基本情况并挨家挨户走访,与群众谈心了解民意,分析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经过近三个月的了解和分析研判,新立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向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事探讨请教,决定从党的建设入手,提升新立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议和督促新立村党支部从规范“三会一课”着手,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党员的理解和定位;组织洮南市人民法院到村开展党建活动,邀请院领导到村为党员干部上党课;认真开好组织生活会,引领村两委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自我查摆和整改问题;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为民代理、为民代办;培养了7名后备干部和5名入党积极分子。原有的新立村村部年久失修,大部分房间已经失去了办公功能,且存在安全隐患。经向包保单位洮南市人民法院汇报后,包保单位协调维修资金10万元,对村部整体进行了维修,在原有基础上扩建2间房屋并做了外墙保温,增加了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同时配套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铺设电热取暖,满足冬季办公需求,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这群年轻人的示范带动,新立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有能力的年轻人有意愿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到村级工作当中。
寻路子,定规划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照市委组织部和那金镇党委、镇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他们确定了驻村工作的目标:一是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促增收致富;二是帮助村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三是走家串户访疾苦,提高群众认可度,助推工作高效开展。
确定工作重点以后,他们想思路、寻路子,以年轻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为新立村脱贫和贫困户脱贫趟出了切实可行的多条路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原汁原味的美丽乡村,对新立村主街的1200延长米围墙进行统一修缮,同时在新立村村口设立村标,增加了休闲用的座椅,改善了人居环境。工作中,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包保新立村,在第一书记贺群的协调下,南航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考察,决定在新立村建设玉木耳大棚。目前玉木耳大棚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大棚建成后,将采取对外发包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吸引群众在玉木耳大棚种植工作中出工出力,增加收入。
他们鼓励引导村长李洪臣利用其承包的荒山开展溜达猪养殖,去年共计养殖溜达猪80头,其中年初签订订单的50头溜达猪已经出栏,溜达猪不破坏植被,吃山上的杏核、野核桃、水稗草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们鼓励和引导村民在庭院内养殖本地鸡,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笨鸡蛋和肉鸡,如今,新立村的鸡蛋销售将近4万枚,小鸡蛋打开了大市场,公鸡已经达到出售标准。实实在在的收益将群众庭院养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他们利用非工作时间,帮助村内小学生辅导功课,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尤其是学生寒暑假时,村部就变成了辅导班,这几名大男孩为小朋友讲文化,谈理想,以自己的人生履历为例,启迪思想,鼓舞人生。志智双扶从娃娃抓起,开展代际扶贫,誓拔穷根。
勤入户,解民忧
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他们同群众打成一片,在入户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在田间地头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让群众理解各项扶贫政策,同时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知晓“扶贫不养懒汉”“脱贫光荣,安贫可耻”,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新立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几年后,这里就是新立村的溜达猪养殖基地。”贺群指着新立村西北的荒山说。这里是玉木耳大棚园区,这里是小笨鸡养殖基地,这里是山杏风景区,这里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里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贺群等年轻人畅想着新立村的未来。目前,新立村的溜达猪、溜达鸡养殖正在形成规模,玉木耳大棚建设即将竣工,村里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张宝忠 林铁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