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3上一版
 
中国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
八部门联合重拳整治医疗乱象
互联网辟谣影响力2018年度优秀作品揭晓
中国数字贸易创造价值将猛增
移动微法院启动全国试点推广
保障校园餐安全 我们还要做什么?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障校园餐安全 我们还要做什么?

 

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的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等内容。该规定自4月1日起执行。

《规定》的发布,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另外,也有网友提出,除了标准的制定,更关键的问题是监管与落实。

校园餐如何能让家长放心,孩子舒心?如何能对《规定》的落实做出更好的监督?保障校园餐安全,我们还要做什么?今天,思客君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明厨亮灶”:安装之后的管理更重要

谈到校园食堂的监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监控了。

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在2019年,学校食堂推行“明厨亮灶”的比例要达到70%的目标。

现在,很多餐厅都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机直播后厨。但就像之前网友说得那样,为了应对政策,很多店家都玩起了“心思”。他们安排视频探头监视一些无光痛痒的地方,比如过道和保温箱,很多要害地方都监测不到。另外,有的监控设备选型老旧、常年失修、画质模糊不晰、监控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也一直存在。

“明厨亮灶”的确能起到监督和查证作用,但一定要确保落实到位。安装是第一步,日后加强管理才是重中之重。食品卫生,特别是校园食品的卫生,除了技术手段以外,显然还要加入其它的监督方式。

陪餐制:陪餐不只是“一同吃饭”

这次发布的《规定》中,特意强调了要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实际上,陪餐制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就有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推行这一政策。2017年10月,北京市的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中首次明确:学校实行校长和教师代表陪餐制度,做到同标准就餐,并做好陪餐记录。

然而,陪餐制具体如何操作,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化。陪餐不只是“一同吃饭”,还需要相关负责人在陪餐过程中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将问题反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天,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一则日本小学食堂的午餐视频,视频中日本陪餐老师的细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吃饭前,他带领孩子们去打饭,带领学生向做菜的师傅表示感谢。组织当天的值日生要对同学们进行安全检查,并组织所有同学喷消毒液。

吃饭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坐到了一起,孩子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他还提醒自己的学生,今天的菜里有些是高年级在校园农场里种的,从侧面教育他们食物的来之不易。午餐后,他提醒学生们把餐具码放好,洗干净,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

以上这些步骤和做法看似繁琐,但却都很必要,既保障了饮食安全,也让陪餐成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真正让陪餐制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

前面提到的措施中,有通过技术来监督的方式,也有依靠学校教职人员的监督手段。而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家长群体。家长的监督为何如此关键呢?这与校园餐领域的特殊性有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针对校园餐,我们目前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靠行政部门监管,另一种靠市场本身监管,“如果学校订餐人能够认真负责,让订餐环节公开透明,完全可以由市场竞争本身来监管,这也是最有力度、最可持续的监管”。

但与一般餐饮行业不同,在校园餐领域,市场中“引入与退出机制”产生的作用有限,市场竞争的监管力度不够。例如,学校订餐负责人与供餐企业背后若存在利益往来,校餐供应商就会有机可乘。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目前各地营养餐或学校食堂的安全与质量问题,都指向家长参与决策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所以应当建立家长参与监督机制,发挥家长参与监督的作用。

本次的《规定》中也提出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从这一点出发,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例如“家长委员会”等制度。学校通过社交网络等各种途径定期向家长明示食堂的相关信息,家长也应有权利深入学校食堂,参与到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工作中来。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事情。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因此,保障孩子们吃到安全、营养、可口的午餐,是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校园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应该呈现出多方共管的态势。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监督力量目的是一致的,应“拧成一股绳”,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同时,各方监督力量也需要明确分工。未来,如何用法规进一步厘清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职责,将是管理部门、教育机构还有广大家长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华社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