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3上一版
 
尚需突破“三重门”
从占用二十余个周末到一站订制
南昌“试水”VR直播庭审
追回战国“蟠蛇纹建鼓座”等一批高等级文物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9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幻文艺创作:
尚需突破“三重门”

 

近期,两部春节档上映的科幻电影票房逐渐稳定,均收获了票房丰收。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统计,《流浪地球》票房超过45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超过22亿元,此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中国科幻文艺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其逐渐走出小众圈层的重要象征。

专家同时认为,我国科幻文艺创作要真正激发大众关注的巨大能量,尚须突破三重“门障”。

创作之门:

仍需源头端发力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走到了世界最前沿,嫦娥四号登录月背,天眼“FAST”望向浩瀚宇宙,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急速发展。科幻作家刘慈欣也表示“当下中国充满了深刻变化和未来感”。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赛博空间,均为科幻文艺发展拓宽了认知边界,提供了想象力基础。

优秀的科幻能反映时代的精神气质,以文艺想象回应时代关切,进行自我表达。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具有稳定输出的科幻作家仍然较少,源头创作端仍可能供不应求。

以前国内多数的科幻作家停留在写作单打独斗、入不敷出的阶段,无法单独以科幻为职业,而现在科幻产业蓬勃发展,科幻写作的培训、包装和推介的市场化运作赋予了作家更多的成长和成名渠道,目前出现了“未来事务管理局”等科幻品牌正在做出相应尝试,目前已经培养了100多人规模的科幻作家群体。

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交出的优秀票房答卷,说明科幻正逐渐成为消费社会市场的需求。这不仅提振了创作者、制作人和投资方的信心,还可能借此东风带动整个行业顺势发展。在创作开源之后,国家电影工业或可以开拓出浩瀚星空、赛博朋克、极地探索等多种类型的科幻题材,通过奇观生产真正带动国家电影工业完成质的飞跃。

产业之门:

亟待标准化发展

科幻作家韩松介绍,目前中国科幻电影版权交易热烈,科幻电影制作潜力巨大。接下来多部科幻电影陆续上映“极有可能开启科幻全产业发展的链条”。新生代科幻作家刘洋所著的《火星孤儿》影视改编权在小说发售十天内即售出。

与相对单纯的小说创作相比,科幻全产业链条涉及更为庞大的文化工业体系。对于批量生产、规模发展的文化产品而言,标准化至关重要。据电影《流浪地球》制片人介绍,《流浪地球》的制作,就借鉴了好莱坞的标准化经验。

国内重工业科幻电影凭借《流浪地球》完成了人才储备,参与制作环节的团队约有7000人,75%的特效由本土团队承担,他们作为有参与大制作经验的中国科幻文艺的“火种”,有望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形成“燎原之势”。

优异票房成绩的背后更需要对问题的清醒认识。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说,我国科幻文艺现有的理论资源、创作队伍、审美理念、技术能力,相对于成熟的文化工业体系而言,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他说,国内的文化工业还处于“搭架子”阶段,门类正逐步走向齐全,接下来还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试错过程,摆脱“土法炼钢”的阶段,使文化工业体系向标准化、成熟化的方向发展。

情感之门:

探索叙事与文化的结合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电影《流浪地球》仍然在学习、追赶好莱坞顶级科幻制作,且国内电影工业还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

公认的是,《流浪地球》在营造视觉奇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为类型片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坐标系。但是在如何抵达人类基本情感上还有提升空间,还需要长期积累。

面对国内市场被好莱坞电影培养起来的审美倾向,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磊表示,我国当前的科幻文艺还应在市场验证过的成熟规则、理性框架内,探索出适合本土文化的人类基本情感抵达路径。在价值观的交集中,将基本叙事模式和差异性文化元素结合,实现普遍共识的基础上顺理成章的表达。

“未来的中国科幻文艺要寻求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科幻理论、话语资源,打破现有的由20世纪现代主义美学构建的审美范式。”孙佳山说,“这些都要求中国科幻文艺能够在折射、讲述这个年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上有所作为,要建立属于中国自身的未来感,这个过程也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能否真正走向未来的历史性淬炼。”/新华社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