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冬藏、春生、夏长、秋收,这便是养生的真谛。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必将事半功倍,得养生焉。
早睡早起 调养身心
春季阳气仍然没有到达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夜间仍然应该早睡,让阳气收敛于内,而不是像夏天那样尽量的让阳气在外去选择晚睡。早晨阳气由阴而出,逐渐生发。所以也应该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起床。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预防高血压、脑梗、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加重。也可以令人心情舒畅,而少生抑郁、脾胃病等与肝气不畅有关的疾病。
适当春捂 重点保暖
春捂是指春季不要急于脱去冬装,捂住身体热气,以保证阳气生发的体内环境。春季阳气刚升而未盛,冷暖气候你来我往,人体必须具备应对这种多变气候的能力,即阳气。老年人应注意保暖,重点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还要保护好双膝双腿,老人和女性需避免脚和腿受凉。
适度锻炼 增强体质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正是万物萌生,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黄金季节。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春季应开展锻炼,但强度不宜过大,适合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有氧户外活动,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调适情绪 以养肝气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护肝。春季与肝相和,上火多为肝火,所以春季养生应注意调肝降火,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通风换气 预防疾病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应注意科学的饮食和起居,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长期逗留。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 记者 刘施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