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人体的机能在寒冷中准备着向盛夏过渡,老人的体内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微妙的变化。因此,春季是老年人多种疾病易发作的重要季节,也是老年人摄生的关键时期。那么,老年人在春天里应该怎样安全而有益的度过呢?
一、衣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春天里的衣着应以柔软、舒适、宽松为原则。《老老恒言》中说:“方春天气和暖,穿夹袄如常式,若衬入袍子内,制半截者,前后两幅,斜裁而倒合之,下阔上狭以就腰,联其半边,系以带如裙,亦似古人下裳之意。欲长欲短,可随系带之高下。”穿着之物,应御寒御热并重,灵活搭配,即御寒不忘骤热,不可见寒则厚捂,遇热则急卸衣,是身体暴冷暴热,招致寒热外袭,诸病遂生。所谓“春捂秋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春天风大,老年人还是带帽为宜,但不可过暖。
二、食
“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的说法不无道理。《老老恒言》针对老年人,首推食粥。书中说:“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对于粥的熬制和食用,书中说:“先择米,次择水,次火候,次食候。不论调养治疾功力深浅之不同,第取气味轻清,香美适口者为上品,少逊者为中品,重浊者为下品。”
关于择米,“米用粳,以香稻为最,晚稻性软,亦可取,早稻次之,陈廪米则欠腻滑矣”;关于择水,“初春值雨,此水乃春阳生发之气,最为有益……春雪水生虫易败,不堪用”;关于火候,“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又说“粥须煮不停沸”,“煮时先煮水,以杓扬之数十次,候沸数十次,然后下米,使水性动荡,则输运捷”,“煮必瓷罐,勿用铜锡”;关于食候,“就调养而论,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与食粥后。食勿过饱,虽无虑停滞,少觉胀,胃即受伤。食宁过热,即致微汗,亦足通利血脉”。
三、起居
《内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这段经文被《老老恒言》极为重视。《老老恒言》中还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晨起漱口,其常也”,但“不得漱而吐之,常以津漱口,即细细咽津”。关于洗浴,书中说,“春秋非浴之时”,但如必须洗浴,则要注意避风和保暖,以防感冒。《老老恒言》鼓励老年人多散步,“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又推崇老人春季多行室外活动,“春之气自下而升,故春色先于旷野”,“春探梅,秋访菊,最是雅事。风日晴和时,偕二三老友,搘筇里许,安步亦可当车”。但告诫不要“乘兴纵步……相忘疲困”。
宋代张耒曰:“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说的很好。曹庭栋在该书序中说:“是即所谓及人之老……咸或康宁之福,竟若不自知其老,优游盛世,以享余年,吾之老与人之老,得同为太平安乐之寿民,岂非大幸与,岂非大幸与!”诚亦吾心哉,天下老人俱安康,万民之愿也。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