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女性经济”时代来了吗?
“素人艺术展”走红中国
近六成台湾女性上班族认为职场性别歧视严重
越来越多中国原创动漫走向海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素人艺术展”走红中国

 

“太空有太多垃圾,我想象这个新型太空站可以收集垃圾,并把它们转化成新能源……”5岁的陈厚百很开心,他把自己的想象做成了作品,而这个作品正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市的K11美术馆中展出。

这场名为“3厘米博物馆”的展览征集了全世界500名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1000件作品,展览将参展作品设定在“3厘米”以内的微观尺度,试图探索大智慧与小尺寸共谋的趣味关系。

记者了解到,“3厘米博物馆”项目起源自2017年《摆在桌面GOGO》南京国际桌面艺术项目双年展,本次沈阳展览是继南京、北京、美国后的第四站,这个小而美的项目还将持续发力。和陈厚百的作品一样,这些“3厘米”高的艺术品将有机会跟随展览的脚步去到世界各地。

K11美术馆部艺术总监薛梅说:“在‘3厘米博物馆’的展览中,除了专业艺术家,我们更多邀请一些行业迥异、年龄不同的普通人共同参与展览的创作。希望在这样灵感激荡的创作过程中,这些之前对于艺术并不了解的人们,对艺术产生更加生动的理解与认知。”

这种未曾受过专业训练,只是出于内心驱动的创作者进行的视觉艺术创作被称为素人艺术。在这些展览中,作品不再都是高屋建瓴的“大师级作品”,而更多来自普通民众。

“很多人觉得艺术是遥不可及的,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参加此次展览的青年艺术爱好者李怒说,“3厘米博物馆”里的每件作品都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观察视角,让他重新审视了精神维度与空间维度的无限边界,他很喜欢这种艺术参与方式。

在中国,像这样普通民众可以参与的“素人艺术展”的数量越来越多。2018年12月,一场名为“艺术漂流”的活动在宁夏银川的韩美林艺术馆举办,共展出560幅来自普通民众的艺术作品。

主办方将艺术馆外景图分为560份,并将分割好的、用于创作的空白画布一同邮给参与者,再由他们在规定期限内将原创作品寄回,最后由艺术馆统一拼接完成。“漂出去的是空画布,流回来的是盛满故事的艺术作品。”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画布几乎“漂遍”中国每个角落,甚至吸引很多外国友人参与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并被展示出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艺术趣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这种平民化的艺术交流中。”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金山说。

/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