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清华开展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8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8年12月13日至2019年1月13日
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清华开展
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品展示馆已在筹建中
两万余平米的展示馆位于省博物院东侧,预计2021年竣工开放

 

2018年正值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12月1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展出了张伯驹潘素伉俪不同时期的书画精品、文稿书信,以及师友之间往来的翰墨130余件。从笔墨耕耘、诗文唱和、师友交往等角度,展示了张伯驹潘素二人的艺术人生。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3日。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薛永年教授,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王明旨,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李虹霖,北京画院原执行院长袁武,北京燕山出版社原总编辑赵珩,作家章怡和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以及家属代表张伯驹和潘素先生的外孙女楼朋竹等,还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旭东,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博处处长沙景伟,吉林省美术馆副馆长韩戾军,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品展示馆副馆长赵春荣等出席了开幕式。

春游十载 与长春结下了一段特殊的缘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张伯驹、潘素夫妇与长春结下了一段特殊的缘分,春游十载,他们不仅以其生命中绵绵的文化春雨滋润了这座关外名城,而且为吉林省博物馆打下了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与研究的坚实基础,在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国内组织了多场纪念活动,此次在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展示馆协助下,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承办的“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献展”,是开年以来一系列纪念活动的收官力作。

美术理论家薛永年先生在开幕式发言中提起了与张伯驹先生的相识经历,“1956年,张伯驹与陈云诰等先生成立了中国书法研究社,成立之初就办了一场中学生展览,我就是投稿参加展览的一员,所以那是第一次见到张伯驹先生,他在台上发言讲述中国书法的经典传统。而中国书法研究社正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前身,这个功劳不能忘记。”

1965年,薛永年大学毕业后分到长春,在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的介绍下去了张伯驹所在的吉林省博物馆。见面之后,张伯驹与薛永年亲切交谈,并送他《春游琐谈》加以鼓励,使薛永年在书画鉴藏上一生受益匪浅。

张伯驹先生是在1962年经过陈毅介绍,调任到吉林省的,在博物馆担任副馆长时,对馆藏文物做了大量考证和鉴定工作。提出征集中国历代书画、文物的建议,得到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的全力支持,争取到巨额资金用于文物征集,率业务人员走南闯北,寻访历代书画和文物,所获颇丰,成为吉林省博物馆文物征集的“黄金时代”。

此外,为丰富馆藏并使吉林省博物馆的书画收藏自成体系,1964年春,张伯驹夫妇将倾尽毕生心血搜求保护,以巨资购得的国宝级文物宋代杨婕妤《百花图》卷、《宋拓九成宫禮泉铭》、《元仇远自书诗》等60多件书法、古画、书籍无偿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使得吉林省博物馆在国内外书画收藏中占据一席之位。

后来,吉林省博物馆更名为吉林省博物院。在2016年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建成开馆之际,特举办《张伯驹、潘素夫妇捐献书画作品展》,以感念两位先生对文物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彰其德行,以慰其心愿。并出版了《张伯驹潘素捐献书画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选》等著作,为专家学者研究藏品提供了学术资料。

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品展示馆已完成设计规划

另外,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品展示馆目前已在筹建中,两万余平米的展示馆位于省博物院东侧,预计2021年完工开放。展示馆历十年之久,收集到三百余件张伯驹潘素书画以及手稿,此次展览的一百余作品就是从中精选而出。吉林省美术馆副馆长韩戾军表示,长春张伯驹潘素艺术展示馆创立,旨在庋藏、展示二老的遗泽,使承载他们精神灵魂的作品永驻春城,让这里的人们永远记住他们。

作为一代文化名流,张伯驹和潘素先生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成就,被启功先生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国时期,由于中国社会动荡,大量珍贵的书画文物被贩卖出境,张伯驹先生为了使这些代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物“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在奔走呼吁的同时,不惜散尽家财,像晋代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杜牧《张好好诗》、李白《上阳台帖》、宋代范仲淹《道服赞》、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艺术绝品,都是经张伯驹先生的努力才免于流落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生将所藏书画都捐赠给了国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幕式现场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伯驹先生最值得后人继承的,就是这种高尚的爱国品格——于国难之际以一人之力守护文化命脉,太平之时又将毕生心血奉献国家,其成就已经远远超越一般收藏家,足当民族文化之“峻峰”。

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潘素亦雅擅丹青,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长于金碧青绿及雪景山水。潘素先生在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等职。此次展览中将展出张伯驹潘素伉俪不同时期的书画精品53件,文稿书信60余件,以及师友之间往来的翰墨30余件。除此之外,张伯驹先生在词学方面也造诣颇深,周汝昌先生评说:“如以词人之词而论,李后主为首,张先生为殿,恐怕以后不易再产生这种真正的词人了。”张伯驹先生所著《丛碧联语》、《金章宗词序》等重要诗词手稿也将在展览中首次面世。通过展览,使人不仅能够领略张伯驹与潘素两位先生的丹青神韵,更能通过学术著述、诗词唱和与翰墨交谊,体会他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坚守,缅怀与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章怡和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伯驹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对张伯驹先生精神的继承又不在多而在精深,所以,这样的纪念活动极有意义。

/记者 刘宗保 报道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