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现实生动的农民命运书写
当下农村困境鲜活的文学标本
以小见大 引而不发
乡村振兴的文学呼唤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下农村困境鲜活的文学标本

 

李朝全

当下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生存境遇如何,长期以来都是作家和文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也催生了一批直面乡村实际的有影响的非虚构纪实性作品,对于帮助人们客观认识“三农”不无裨益。近期孙翠翠发表的报告文学《最后的龙爪沟》是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佳作。作者怀着深切的忧思和内敛的悲悯与心痛,真实地揭开中国北方部分乡村艰囧两难的生存困境,客观地反映出城乡二元对立导致人口阶层流动性困难与城乡阻隔,以事实印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乡村振兴之难、之繁重。

对农民而言,城市并不美好;而他们扎根立足的乡村,同样并不美好,甚至更为悲催。他们似乎已变成了时代的弃儿。他们的命运,关系着乡村的命运,也关系着中国的未来。《最后的龙爪沟》不是投向故乡哀婉的最后一瞥,不是一曲献给乡村和农民的悲歌或挽歌,而是一首催人警醒、发人深省的思乡曲、怀乡曲,更是一首呼唤乡村振兴、重整河山的长调。

《最后的龙爪沟》仿如一声叹息,留下了一帧有价值的历史存照与时代见证,留下了历史转型期的一段剧痛记忆。它是当今农村社会调查的一份有效样本,亦将成为国家记忆和民族历史的一份珍贵记录。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副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