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东北人实诚不忽悠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黑龙江曾创造出大庆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18年1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龙江曾创造出大庆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

 

黑龙江人与吉林人、辽宁人一样,是白山黑水养育的一方民众,相似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造就了相似的性格,实诚是我们共同的特点。三家都市报联手,从多个视角、多方观点,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还原了东北人“实诚、绝不忽悠”的地域品格。

受访人:黑龙江《生活报》总编辑 刘庆忠

“大忽悠”这顶帽子 我们黑龙江人不接受

寒冷的天气造就了东北人火辣性格,坦诚、直率,吃苦耐劳,是掏心窝子的那种真诚,有话直说,从不拐弯抹角。比如在这块土地上,曾创造出大庆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是东北人共同的精神内核。

有首歌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说的就是我们东北人,东北人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出手相助。

但不知何时起,也不知是何原因,东北人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冠上了“忽悠”的名头,仿佛东北人都成了不诚实、不守信的代名词。我们不否认,也许的确是有极个别的东北人存在忽悠,但这些极个别的、非典型的东北人,不代表我们全体东北人民。“大忽悠”这顶帽子,辽宁人不接受,我们黑龙江人也不接受。

作为东北地区的权威媒体,我们《生活报》也将与《辽沈晚报》一起推出策划报道,传承东北人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携手共筑“东北人不忽悠”的形象。

受访人: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郑亚楠教授

通过媒体讲符合东北人形象的标签故事

东北有着辽阔的地域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北也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辽沈晚报提出辽宁人的地域品格是实诚不是忽悠,看到报道抛出的这个话题让我深深思考:从什么时候“忽悠”的标签贴在了东北人的身上?

有人说是某些娱乐作品让人们形成了东北人忽悠的印象,那些作品是艺术化地夸张、放大、变形了“忽悠”,如果把艺术创作表演当成现实生活,当成东北的地域文化符号,那么这个“标签”就是夹杂了太多不明的因素了,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反映,但只是生活一个侧面部分反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所以说东北人不背这个锅。

辽沈晚报抛出地域品格的大讨论,通过报道的具体事例让受众知晓:不要固化要看变化,不能用一个词对东北人下全部定义,有人说东北人忽悠,但有一首歌在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又怎么解释?这是对“东北人忽悠”最好的回击。

当然,东北人也应该对为什么给人留下不好印象进行反思,东北人的长处被弱化了,东北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更好地展示,许多典型的先进事迹没有更好地传播,比如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等。如何通过媒体把这些更符合东北人形象的标签故事讲述出去,传播出去,让东北人以厚重的历史自豪感,树立现在东北人的良好形象,这是一个重大的新闻传播课题,辽沈晚报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好头。

细细品读东北人的品格,其实东北人是聪明的是有智慧的,当然也是讲诚信的,不然东北人怎么能在冰天雪地里生存发展呢?正因为东北人的形象标签是:热忱、实在、乐于助人,有了这些与人相处的好基础,东北人才能战胜自然环境的恶劣因素,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安居乐业。走出去的东北人也很优秀,让当地人接纳了热情乐观、踏实肯干的东北人。“信心比黄金重要”,通过地域品格的大讨论,让融入土地热爱土地的东北人焕发“自信、自律”的精神面貌,确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以诚信重新打造东北人的形象,从根本上去掉那些不符合东北人实际的标签,不信东风唤不回,东北人终将在世人面前牢牢树立和展现全新的诚信形象。

受访人: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主持人 张博华

东北人的诚信是骨子里那股执拗

我是一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曾经的一次采访经历让我印象比较深。

当时我们的采访对象是黑龙江省冰球残奥队。这个队伍的主教练叫白惠文,队员只有6个人。这支由残疾人组成又缺少必要条件的队伍,凭借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无论是主教练还是6名队员用汗水拼搏兑现了对自己的承诺。

在成为这支队伍的主教练之前,白惠文也曾是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因为严重腰伤,不得不放弃了运动生涯。

这些队员是年龄从19岁到35岁不等的残疾人。入队之前,所有队员几乎都没有冰球运动的相关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而且,由于资金紧张,这支冰球队根本买不起好的球杆和训练护具,所有器材都是将就使用。为了保证训练,白惠文把自己每个月的全部工资都搭了进去。

条件的艰苦可以克服,但训练场地难找,是让他们更头疼的问题。白惠文通过个人关系,为队员争取到了在双鸭山训练的机会。大家非常珍惜每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别的队伍赛前训练几百小时;而这支队伍只有几十小时,还要“流窜”多个场地。

早上5点半上冰,晚上8点甚至更晚下冰。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冷饭,身上的衣服每次都被汗水浸透。但是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白惠文和他的队员们毫无怨言,就为了兑现那份尊重。

靠着这股子拼劲和坚持,在今年9月份的全国残奥冰球锦标赛上,他们在全程没有替补队员的情况下勇夺大赛的铜牌。

任何东西可以作假,但是东北人的诚信不会假,付出的汗水最真实,坚忍不拔的性格最真实,凭借汗水换回来的荣誉最真实。白惠文和他的冰球队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的坚忍不拔,他们骨子里的执拗,就是对东北人诚信性格的最好诠释。

受访人:哈尔滨市文明办综合处处长 陆宁波

“讲究”是东北人对诚信最形象的阐释

媒体的宣传和讨论对于厘清东北人的形象很有必要,辽沈晚报发起的辽宁人实诚不忽悠的大讨论,其实也是在讨论东北人诚信的品质,这个策划报道让我们更加重视诚信在整个社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诚信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需要。

全社会为什么如此重视诚信,东北人为什么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诚信?从经济发展来看,需要诚信体系建设,从营商环境来说,也需要诚信体系。在以前的发展中,总有人说东北人不诚信、有时候忽悠,是因为有极少数发生在东北的负面事件被放大了,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造成了对东北人的偏见。但这不是东北人的全部形象,东北人其实是很讲究的,很讲诚信的,“讲究”这个词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东北话,东北人用“讲究”这个词来形象地阐释诚信,评价一个人讲究不讲究,是衡量一个人品质好坏的标准,可见诚信在东北人心中的地位。

因为气候等自然条件,东北人给人的印象是生性豪放、不拘小节,前些年确实有诚信缺失的情况,从市民素质培养提升的角度出发,需要重建社会诚信体系,哈尔滨市发起了城市精神大讨论,总结例举了“十大美德、十大陋习”,让市民从生动的实例中做出选择找到榜样,从而弘扬美德、摒弃陋习,实实在在地抓诚信树典型,从根本上改变市民的一些不良习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民的人文素质提升了,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推动力,这是最大的收获。

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哈尔滨推出了“十最百美人物”推选、“身边好人冰城好人”的评选,把那些诚信人物的事迹宣传出去,让大家有学习效仿的榜样,推动了全社会以讲诚信为荣。通过这些年诚信体系建议,哈尔滨涌现了多个讲诚信的典型,哈尔滨是东北的哈尔滨,哈尔滨人是东北人的一分子,东北人好,哈尔滨人就好,东北人是诚信的,哈尔滨人更是诚信的。

受访人:哈尔滨市信用协会会长 路长魁

东北人靠扎实做好产品塑造良好形象

东北人的形象从根本上来说是诚信的、实在的,正如《辽沈晚报》所报道的,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讲诚信不忽悠的好典型,极少数不诚信靠忽悠的反面典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些不诚信的反面事件并不是发生在东北,比如前些年乳品行业爆出的问题,东北乳品企业看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因为不诚信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下定决心要加强自身企业的质量体系建设,向诚信企业靠拢,以诚信企业为标杆,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因为东北企业的切实行动,行业的“渣子”被逐渐剔除,所以东北的乳品企业这些年做得有声有色,以诚信和质量占领了市场,响当当无可挑剔的产品其实是代言了东北人的诚信形象,东北人也是靠着不忽悠、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的劲头重塑了东北企业的良好形象。

哈尔滨市信用协会今年举行了“诚信建设年”活动,在弘扬诚信、树立诚信典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东北营商环境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东北经济发展的主流。既然有些问题出现在诚信方面,那么我们就着手进行诚信建设,用“良币”驱逐“劣币”,尤其是国家层面重视诚信建设,成为推动和改善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抓手。这体现在多个部门联合惩戒的措施出台后,“老赖”的日子不好过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这对于推动诚信建设是最好的信号和指引。通过这几年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典型推广,社会各界参与共治,东北的营商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改善,企业乐见这种变化,全社会也受益于这种变化。

受访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高洪贵

诚信体系建设是东北人诚信的制度保障

综观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东北地区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巨大成就,也收获了诚信建设的丰硕成果。诚实守信、豪爽热情已成为东北人“行走江湖”的标签。

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诚信问题,东北地区对于诚信问题制度化治理进程随之展开。尤其是近几年来,更加突出顶层设计,强化诚信体系和诚信制度建设。东北多地区相继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政府失信违诺专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各级地方政府和组成部门也强化制度建设,纷纷建立本部门、本地区信用制度,并在行业协会中制定了诚信自律公约,初步形成了层级比较清晰、覆盖较广的制度体系框架,提供了诚信建设刚性规范。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东北地区诚信体系建设的成效比较明显。

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全面实施,本地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东北地区的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正在日益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众所周知,制度具有鲜明的规范和导向作用,正是得益于这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东北人的诚信精神才有了一系列制度机制作为保障,有效弥补了传统道德诚信适用范围的局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涌现出无数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讲述着东北人诚信为本的平凡故事。

/记者 吕洋 吉向前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