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午阳光影业、SMG尚世影业出品,改编自阿耐小说《大江东去》,袁克平、唐尧编剧,孔笙、黄伟执导,侯鸿亮担任制片人,王凯、杨烁、董子健领衔主演,童瑶、杨立新等倾情加盟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大江大河》,将于10日起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每晚7时30分两集连播。
“志之所趋,不可阻挡”
王凯化身时代“弄潮儿”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断学业已久的数百万青年学子,从田间地头、从车间厂房等各处,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高考的恢复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王凯饰演的宋运辉便是抓住高考机遇的万千考生之一,凭借自身的聪慧与奋进,成为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如王凯所说,“在宋运辉的身上,是时代的投射与缩影。”制片人侯鸿亮曾告诫王凯,要做好演完宋运辉掉粉的准备。
宋运辉与王凯之前的荧屏形象的确差别很大,他既不像《琅琊榜》中的萧景琰一样生在帝王家,也不像《伪装者》的明诚般儒雅倜傥。他出身底层,因为家庭成分是“黑五类”而受排挤,因为吃不饱饭,长得又黑又瘦,像颗“豆芽菜”。但王凯说自己不怕掉粉,因为他更看重“好剧本、好角色、好团队”。为了演好这个生活在特殊年代的人物,王凯做了很多功课。他询问了很多自己的父辈,看了很多的影像资料,仔细揣摩那个时代的人物风貌。在翻看老照片的时候,他发现那时的年轻人一个个骨瘦如柴,“瘦到嘬腮”,导演也和他讲:“要再瘦点。”于是他用“管住嘴”的方法成功减重,让体貌更贴近宋运辉的人物形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杨烁化身“雷厉风行”村支书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自此,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被拉开,开始了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性变革。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大江大河》中雷东宝(杨烁 饰)带领小雷家村“摸着石头过河”的跌撞探索,以及坎坷的脱贫致富之路,正是对那段历史的生动再现。
如果说出身“黑五类”的宋运辉(王凯 饰)因抓住恢复高考的历史机遇而改变了人生,那雷东宝则是乘着农村改革浪潮,改变了全村人命运的“先行者”。杨烁介绍说:“雷东宝是一个退伍军人,一个改革初期的开拓者,敢作敢为,雷厉风行。还是一个乡村企业家,虽然行事有些鲁莽,但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喜欢他的缺点。”
“栉风沐雨,初心不忘”
董子健演绎“打不倒的小杨馒头”
与宋运辉和雷东宝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的经历不同,挑扁担卖馒头、收电线开电器城的杨巡(董子健 饰),是个体经济的缩影。1980年,温州发出了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这个创新举措,让无数的个体商贩开始“走出去”,也由此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的“万元户”。
《大江大河》中,杨巡从卖馒头起家开始,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手忙脚乱投奔商海创业,踩过陷阱,也遇到过感情挫折,在生意场上一路摸爬滚打艰难前行,赤手空拳地走出一条创业路,成为个体经济中的佼佼者。
在董子健看来,尽管杨巡所处的年代和生活对自己而言完全陌生,但如何去诠释那个年代的故事,如何去展现那个时代的人物风貌,是一个让自己十分期待的挑战:“压力是有的,但其实我在挑角色的时候,会更愿意去感受一些我没有感受过的年代。这次杨巡这个人物,我觉得他也是很典型的,代表着现在很多企业家。他做过很多事情,不断的被击倒,不断的自己去站起来,他是一个完整的成长弧线。而且还有很多可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