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木根堆满了小院,男主人戴着一副眼睛,瘦高大个,粗狂中含着文气。金秋十月,一个清朗的日子,媒体记者们带着长枪短炮“瞄”上了这个地道的东北汉子。
 李臣,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核微雕技艺传承人,从小喜欢美术,做过瓦匠、电工、开过三轮车、当过殡仪工,其间对美术和从爷爷那继承的桃核微雕一直放不下。与橄榄核不同,每颗桃核纹路的唯一性和镂空雕刻的乐趣令李臣痴迷桃核微雕40多年,他将剪纸、木雕的高浮雕、绘画等集中在桃核微雕上,每件桃核微雕都是孤品。
 奥运福娃、十二生肖、长白虎啸、吉祥如意、还有朝鲜族题材的象帽舞、长鼓舞……阳光洒满李臣工作室,件件桃核微雕作品都凝聚着李臣的智慧和辛劳。一张又一张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证书静静地介绍着这些核雕作者的成绩和国内一些权威艺术部门对李臣桃核微雕技艺的认可。
 李臣用桃核雕刻的核舟八扇窗户皆可开关自如,这让人很快想到中学课本中明朝魏学洢的《核舟记》,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如今,李臣,这位图们江畔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以刻刀作笔,在桃核方寸间勾绘着生活的美好与这片水土上的风俗人情。 
 改革开放40年,李臣像更多的图们人一样感受着这个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变化,多年来图们市一直大力挖掘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当很多人痴迷南方工艺的橄榄核雕时,他的桃核镂空微雕无异于核雕中的一匹黑马,从爷爷那继承发展的桃核技艺精美得常常让他自己都忘却了疲惫,很多国外的核友们也会慕名前来……几十年,一直醉心于非遗文化的发展弘扬,是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人中的优秀代表,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图们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文化旅游是图们的一张名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大力发展旅游,图们江广场等一批地标性建筑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且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幸福指数。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是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非遗展馆,自2010年开馆至今,吸引了大量域内外游客参观。展馆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朴胜燮的长鼓舞经常会留着参观者的脚步。今年60岁的朴圣燮是中国朝鲜族长鼓舞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14岁学习长鼓舞,改革开放,他一直在图们市向上街道致力于本民族的长鼓舞研究与传承,46年来,出版了三本关于长鼓舞的书籍,传授学生3000余人次。在他的带动下,首都师范大学舞蹈专业毕业的女儿接替他的传承。如今,长鼓舞不再像改革开放前仅在舞台上表演能看到,如今在图们更多的寻常百姓,包括孩童都会长鼓舞,2012年,这里群众组织的千人长鼓舞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们的长鼓舞2017年列入省级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1年多就要退休了,作为图们市向上街道文化站站长,朴圣燮还是放心不下长鼓舞的传承。
 “盛世修志,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就没有这座非遗馆,我特别高兴我也是朝鲜族,这里可是中国唯一朝鲜族非遗馆啊!”今年53岁的图们市非遗馆馆长沈莲花每每对外介绍这里都非常自豪,自该馆成立以来,她一直担任馆长,对朝鲜族文化怀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担任非遗馆馆长以来,全心致力于朝鲜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伴着长鼓撼心的鼓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图们市结合自身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及地理位置特殊等优势,大力发展图们江文化旅游事业,在深度挖掘和综合开发之下,文化旅游在品牌融合中迈出新步伐。特别是2015年9月,吉珲高铁正式通车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各地游客的出行,拉动了图们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图们改革开放注入了新活力。
 刘波,图们市旅游局副局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图们人,见证并感受着这座边疆小城40年间的发展历程,并深耕其中,与同事们大力促进发展着当地的旅游经济。刘波说,图们市深入挖掘和弘扬“图们江文化”,图们江文化旅游节已经备受瞩目,誉满全州,从第一届他图们江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和图们江朝鲜族端午民俗节、中国朝鲜族艺术汇演等多项文体盛事,提升了“图们江畔第一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图们江公园、日光山森林公园、图们市口岸国门及月晴镇朝鲜族部落成为旅游热门景点。
 /记者 王海涛 报道 摄
 记者手记
 回顾40年,吉林图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机遇需要新举措,新常态更需新突破。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图们市人民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结全市智慧,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的作风,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宜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幸福图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