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洮北区中小学“我是校园安全志愿者”活动启动
河北汉子骑车来白城只为向抗战老兵致敬
在这里一瞥东北乡村未来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汉子骑车来白城只为向抗战老兵致敬

 

城市晚报白城讯 有一种情怀叫感恩!有一种行为叫大义!感恩造福大众者的情怀与义举足以令人敬佩,河北保定汉子郑新忠就是这样的人。

8月6日18时,一位中年男子骑着前后都插着印有“缅怀先烈、关怀抗战老兵”和“丈量‘北平’——北京的距离”小红旗的自行车,行驶在白城市第三中学门前路段……早已等候在此地的白城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迎了上去……这样一场期盼中的初遇,令骑行者郑新忠很感动。他说:“在被这个城市的整洁美丽惊艳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白城人民的热情。”

已过不惑之年的郑新忠是河北省保定市人,他是一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据其介绍,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那些在这场战争中舍生忘死的抗日战士,值得人民永远铭记与敬仰。为了表达对抗战老兵的感恩之情,当年的1月6日,他从保定市出发,开始了一个人寻访和慰问全国抗战老兵的骑行之旅。

此次来白,郑新忠专程探望生活在通榆县鸿兴镇花园村的93岁抗战老兵田芬,这是他骑行探望活动的第271站,探望的第311位抗战老兵。

8月7日一早,郑新忠在白城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和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陪同下,赶往田芬老人家中。在途中,郑新忠介绍,他做过10余年酒的销售。2010年,患上神经性耳聋耳鸣,因久治不愈曾抑郁而有过轻生的念头,多亏家人的不离不弃。走出抑郁阴影的郑新忠明白了,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更要为家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与义务,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保定是著名的红色之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产生了很多的抗日英雄。如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及白洋淀均被著名的作家孙犁等人写成了小说流传至今,《小兵张嘎》《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正是受这些启发,郑新忠才有了“缅怀先烈、关怀抗战老兵”的骑行。

郑新忠说:“自患病后,我卖掉了房子和车,还完所有借款后,搬回了老家保定市竞秀区大车辛庄,与父母及兄弟一家生活。妻子在村中小学任教,与父母一样支持自己骑行。骑行的3年多时间里,最幸福的是在寒暑假妻子带着女儿,赶到自己所到达的城市,参与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他坚信,行动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育。骑行,不仅是为了有人生最美好的记忆,更希望唤醒更多国人对抗战老兵的关注。

郑新忠慰问抗战老兵的资金全是自费的,截至目前,已花近6万元。由于经济所限,他途中吃住非常节省,平均宿费在15元左右。他说:“这是与时间赛跑的活动,因为抗战老兵年纪都太大了。”郑新忠慰问抗战老兵的方式是,老兵多少岁就给多少钱,外加抗日战争胜利年数。如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岁数加上73。探望抗战老兵的信息,则由关爱全国抗战老兵网站客服提供。

记者看到,郑新忠的自行车就是普通的山地车。其装备确实挺符合他骑行的感悟,即骑行是一种修行,短行健身,长途励志。所以,用骑行方式来重温抗战老兵的大义情怀。

“田爷爷,我是从河北保定来的郑新忠,特意向您表达对抗战前辈的敬仰之情。您当年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侵略者,是民族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郑新忠为老人戴上了印有“抗日老兵民族脊梁”的绶带。

刚从菜园劳动回来的老人田芬,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老人说:“了不起啊!这么远的路骑自行车来看我,情意太厚重了。你们这些后辈能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咱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富强、更加昌盛。”

随后,田芬向郑新忠和白城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讲述了当年抗日的一些事迹。

时间在交流中过得极快。郑新忠拿出166元慰问金,交到了老人田芬的手中。郑新忠让老人在他为抗战老兵们准备的“手掌印”簿上,印上手掌印留做纪念。

与老人告别后,郑新忠又踏上了行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望着前面越骑越远的身影,耳畔回响起郑新忠的话:“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关爱抗战老兵的骑行活动将圆满结束。感谢家人的支持与成全,感谢一路上素不相识者的帮助与关怀,感谢抗战老兵们的精神激励,感谢白城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关爱。愿白城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丽,白城人民更加幸福。”/记者 薄秀芳 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