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3上一版
 
“疯狂”的石刻大师
全国妇联召开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
广州将建人工智能企业库
“百场讲坛”走进河南光山
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
103岁老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8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疯狂”的石刻大师

 

高大清瘦,后背微驼,略长的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眼睛干净明亮,双手像两页坚实浑厚的岩石。61岁的刘能风是大足石刻第十六代传承人。

他本不善言辞,但谈到大足石刻,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像一个孩童。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由南宋高僧赵智凤主持建造,距今已有千年历史。5万余尊佛教造像全部在崖壁上雕刻而成,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刘能风是土生土长的大足人,从小看着大足石刻长大,但他最初的职业并不是石刻,而是杀猪。

16岁时,刘能风为了养家糊口,当上了杀猪匠。他晚上杀猪,凌晨4点就要挑着担子,在山路上跋涉1个多小时,到县城卖肉。

“那时,卖猪肉每月能收入80多元,比公务员工资要高,还能留点肉自己吃,日子算不错的。”刘能风说。

1980年的一天,23岁的刘能风挑着担子去县城卖肉,路过大足石刻景区时,看到一位村民在向外国游客卖石像,每个石像就卖30元。

这些石像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刘能风动起了脑筋:“我可以自己雕刻石像来卖,既能体现大足石刻的特色,赚钱也挺多。”

那一年,他决定放下杀猪刀,拿起陌生的雕刻刀。

每天早上6点多,他带着锤子、铁丝、雕刻刀等工具,钻到山上的崖洞里,拿起石头敲敲打打。

赚钱养家的杀猪匠不当,跑到崖洞里“敲石头”,村里人都认为刘能风“疯了”。

刘能风的“罢工”,让家里好几个月没有收入,妻子把刘能风从崖洞里揪出来,将他半年做的石雕全扔进了池塘。

经过一年多的钻研,刘能风的石雕越来越像样,却一个也没卖出去。刘能风准备放弃,重新干起杀猪的老本行。

1981年3月,两岁的儿子拿着他雕刻的佛像玩耍,被一个外国人看中,并用18元买走。当时,18元能买30斤猪肉。

这坚定了刘能风的信心,也逼出了他的“疯狂”劲。

崖洞昏暗潮湿,蚊虫成群,却成了刘能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他把一块块普通的石头雕刻成大足石刻的佛像,再弄到全国各地摆摊销售。

1984年,正在广西桂林摆摊卖佛像的刘能风,被两个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伯乐”发现,随后被推荐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厂工作,经过7年的专业学习,刘能风的石刻技艺日益精湛。

千手观音、日月观音、弥勒佛……刘能风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大足石刻中的经典造像为原型创作的。

如今,刘能风已拥有大大小小100多项荣誉,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9年,刘能风被重庆市确定为大足石刻第十六代传承人。

刘能风是大足石刻的十六代传承人中,见过世面最大的一个。

刘能风曾代表大足石刻,到美国等多个国家进行技艺表演。2016年,刘能风当选了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

然而,石刻技艺的传承也曾遭遇重大挑战。“学习石刻周期长、赚钱少,年轻人不愿意干。”刘能风说。

如今,刘能风担忧的问题正得以解决。近几年来,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两年前,重庆市补贴资金10万元建成“刘能风技能大师工作室”,帮助他创办企业,招收了一大批学徒,并协助解决徒弟们的就业问题。

大足区职业教育中心也在3年前开办了石雕石刻专业,计划5年内培养1000名不同层次的石雕石刻艺术人才。

听着工作室里“叮当、叮当”的声音,看着深情专注的学生们,刘能风说:“希望他们跟我当年一样疯狂。”

“千年以后,当人们说起大足石刻,希望除了记得大足石刻的祖师爷赵智凤,还能记得刘能风这么一个人吧。”他说。/新华社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