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无人问津的老楼,如今却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北京西路上的时尚地标,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的演出地。一座居民区的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联合办公场所,一群年轻人、一批创业公司入驻其中。老建筑的旧躯壳里装进了新内涵,“微更新”让上海不忘过去,也面向未来。
“这座老楼之前已经被周边居民遗忘了。”据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马晨骋介绍,老楼原本是电力公司的办公楼,水电都没通,可谓是一幢彻头彻尾的“弃楼”。虽然和热闹的南京西路、北京西路一墙之隔,10多年来却没人注意过它。
马晨骋用了2年时间才找到这处合适的老楼,然后用1年的时间进行改造,包括加固、结构改造、戏剧空间的分隔、办公和商业空间分隔等等。
“有趣的是,这幢老楼每一层的层高都不同,不像现在楼房这么规整。改建过程中,我们把层高融入戏剧场景中去,甚至还额外增加了三部楼梯,有的从一楼直接到五楼,有的从二楼到三楼,以至于观众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几层。我们想通过这种空间改造带来一种梦幻感。”马晨骋说。
虽是清明节的晚上,位于黄浦区制造局路833弄的一座四层办公楼里,仍有几间办公室亮着灯,三三两两的人正埋头工作。
不同于普通的办公楼,这座办公楼由旧厂房改建,并且嵌入在居住区中。办公楼以联合办公的形式出租工位,入驻企业多是在创业阶段,不少是互联网公司、设计公司。
办公楼周边都是居民楼,位置也相对偏远,不过这些在刘晓看来都不是问题。刘晓所在的设计公司位于这座办公楼的二层,一共就6个人。“公司距闹市远一点,租金也会相对便宜,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不好,还可避开交通拥堵。”
许杰所在的公司也才5个员工,主要为一些咖啡店提供菜单、运营方案和原料供给。“联合办公情况下,第三方为我们提供前台、茶水间、会议室预订服务,很省心。”
这座办公楼的运营方是米域,一家专门做老建筑空间改造的公司。据其创始人冯印陶介绍,这里之前是一处废弃的铆钉厂,“采光特别差,保暖效果也不好。这也是老建筑的一个通病,在舒适度、功能上都不太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米域用了半年时间对这个厂房进行改造,屋顶新开一个穹顶,把2、3、4层的楼板打穿,中庭新建一个直通顶层的旋转弧形楼梯。
类似的老建筑改造项目在上海还有不少。“我们将通过整体改造,构筑开放空间,让这些工业遗存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市民阅读城市历史、享受城市文化的新地标。”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许健说。
但冯印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在关于旧建筑改造并没有齐备的具体规范。比如我们新做了一个采光方案,能不能获批不确定性很大,因为无据可依。另外,旧建筑改造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不是要和新建筑标准有所区分?”
“上海很多工业厂房都属国有企业所有,他们愿不愿意改造也是个问题。因为老建筑改造还是新事物,不论是这些物业持有方,还是相关部门,态度都比较谨慎。”马晨骋说。
老建筑改造,还是要找到可以让物业持有方、改造运营方都接受的模式。“《不眠之夜》运行以来,老楼周边区域的租金涨了不少,店铺都更新了一遍,其实也就意味着这块区域的商业价值提升很多,物业持有方肯定乐见其成。”马晨骋补充道。/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