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例行发布会上,专题介绍了冬季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李中杰说:“在我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病原往往容易在托幼机构、学校这样的集体场所,短时间出现集中发病,对于学生、家长的正常生活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李中杰说:“世界卫生组织定期会发布全球的疾病负担情况。全球范围来说,导致人群死亡的死因里面,感染性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排第一位。以流感为例,每年大概全球5%~10%的人群会感染一次流感,儿童罹患率更高,可能达到20%~30%,每年因流感住院和死亡的比例也非常高。”
 李中杰表示,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但由于呼吸道疾病病原往往比较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虽然症状比较轻,但是往往引起症状越轻的病原越容易传播。对于青壮年来说它是轻微的,自己会康复。但是对于特殊的人群来说,危害很大。比如慢性病患者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弱,一旦感染呼吸道病原以后,症状就会急速加剧,导致很多并发症发生,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威胁。”李中杰说。
 “其实很多知识是非常简单且容易做到的,大家要养成好习惯就能够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目前,以流行性感冒为主的传染病进入了高发季节,我们对全国报告的病人情况、流行程度、病毒变异情况都在实时监测,最近的确在一些集体场所,学校、幼儿园都有季节性高峰,但是波动和往年比较还在正常范围内。”李中杰提醒公众,一定要注意采取通用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手段,养成良好习惯。
 /出现症状应自觉主动居家休息/
 据悉,全球公认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全球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和应用实践证明,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经将多种传染病纳入免疫规划项目,比如麻疹、风疹、百日咳、流脑等,通过对适龄人群进行免疫接种,在人群中建立对特定病原的免疫屏障,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的发生。
 李中杰表示,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
 第二,勤洗手可以减少通过接触病原感染的风险。勤洗手对于预防流感一类的呼吸道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之后,在就餐前或者接触污染的环境之后,要注意洗手,多洗手,彻底洗手。
 第三,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注意打扫居室、开窗通风。
 第四,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有患病的家庭成员需要照顾,要佩戴口罩。
 第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时注意要用纸巾、毛巾捂住口鼻,咳嗽或者打喷嚏之后要及时洗手,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子、口腔等部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应该自觉主动地居家休息,到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感染呼吸道病原传染给其他人。如果症状比较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获得有效的治疗。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李中杰说。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