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市长就住在我们村,帮我们脱贫致富来了!”镇赉县嘎什根乡立新村的村民们笑逐颜开、奔走相告。
4月的镇赉,春风拂面,暖意融融。4月17日,白城市长李明伟来到了位于镇赉县东北85公里的嘎什根乡立新村,开展“三帮扶一推动”驻村活动。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李明伟走访贫困户、踏查扶贫项目、召开现场会;他弯下腰、撸起袖子参加劳动,走进农家院,与基层群众话家常;他关切地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冷暖,认真记下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为脱贫攻坚思索和谋划……
听民声 知民意 纾民困
想解决群众的困难,就要知道群众的想法,想知道群众的想法,就要听群众的声音。一进立新村,李明伟顾不上舟车劳顿,立即开始走访贫困户。
45岁的三星贫困户宫玉山,因为突发严重肺病而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长年吃药,花费较高,从而致贫。李明伟了解到,今年,宫玉山家在市、县、乡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多项帮扶措施,预计2017年总收入可以达到4500元。宫玉山的妻子高淑莲握着李明伟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感谢市长的关怀和帮助,更感激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并且有信心照顾好丈夫,在各部门的帮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
在因残致贫的贫困户郑永波家,李明伟了解到,郑永波家目前已经享受到了中低产田改造、庭院经济、光伏项目等多项帮扶。一家人全年总收入预计可达到11640元,此外,郑永波全家还参与了镇赉县医疗二次保险,实现了医疗兜底救助。在与郑永波的交谈中,李明伟建议他学习电脑技术,掌握电子商务知识,通过电商平台推销农副产品,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尽快脱贫致富。
李明伟还先后走访了商建全、宫玉清、李江、王连刚、魏海良、张学武、陈国玉、张代田等贫困户。深入了解每一户的致贫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贫困户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抓产业 增收入 促脱贫
踏查项目、摸排家底、谋划发展,李明伟几乎走遍了立新村的每一个角落,他还到木耳产业园的大棚里与村民一起挂菌袋,在蔬菜大棚里与村民一起栽秧苗……
产业和项目是脱贫的基础,自从李明伟包保立新村脱贫工作以来,经过细致的调查和精心的谋划,立新村目前正按照先脱贫、再致富、奔小康、建美丽乡村“四步走”的思路,突出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科技支撑3类项目。其中,泵站建设及中低产水田改造项目、棚膜经济产业园项目、稻田养鱼示范田项目、木耳产业园项目、围墙和广场建设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还有“柴改电”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光伏发电项目、自来水网改造项目,美丽乡村项目也即将实施。
已完成的泵站建设及中低产水田改造项目,覆盖了全村农户,解决了400公顷田间工程不配套的问题,平均每公顷水田增产2000公斤,户均增收2000元。还有占地2万平方米的棚膜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建设大棚28栋,全村60户贫困户全部入社,今年预计户均分红733元。
在稻田养鱼示范田项目中,已经为60户贫困户发放43万尾鱼苗,预计户均增收1000元。此外,立新村木耳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目前也已经初具规模,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木耳栽培大棚8栋,围栏400米,打电机井2眼。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木耳1000公斤,全村贫困户预计每人每年可分红1000元。
随着扶贫产业项目的蓬勃发展,李明伟提出,除了要依靠项目增加农民收入之外,还要壮大集体经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的难题,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
议民生 谋发展 奔小康
要真扶贫、扶真贫,必须精心谋划,注重实效。在立新村的小会议室内,一场由李明伟和乡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正在进行着。会议场面之热烈超乎想象。李明伟提出了一个要求:这次的座谈会主要就是让大家反映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会议室内立刻沸腾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敞开心扉,说起了心里话。
农村群众首先聊到了医疗扶贫救助问题。在立新村,医疗扶贫救助优惠政策早已开始落实,但贫困群众反映还很大,关键的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许多村民不了解医疗扶贫政策,所以有病不敢看、不敢治。对此,李明伟指出,要加强对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包保扶贫的干部,要深入了解医疗救助政策,某类疾病要到哪里去看,享受怎样的报销比例,哪些常用药是可以报销的,都应该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医疗救助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李明伟要求各级包保干部,要明确职责,在工作中根据不同分工各有侧重,还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此外,在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上,要充分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取得群众的信任。
4月22日,为期一周的“三帮扶一推动”驻村活动告一段落,立新村的村民们与李明伟依依惜别。几天以来,他们与这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市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白城市委、市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
/记者 张风 报道 段卫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