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腾讯娱乐 《吐槽大会》的录制大约是记者经历过的所有综艺节目里效率最高的:基本上2小时内完成一场录制,没有NG、没有中场休息,准现场直播的方式,对于包括记者在内的现场每位观众来说,都像是体验了一场完整的脱口秀演出。
这种体验虽然是绝大多数通过网络屏幕观看的人所感受不到的,但丝毫不影响节目的火热程度——由腾讯视频参与制作并全网独播的第一季《吐槽大会》目前播出了9期,播放量已接近10亿。在没有超一线大牌明星助阵的前提下,这个数字的达成显得单纯而扎实。
当然,它又符合每个成功节目背后的必有规律。比如,录制前,团队人员专注于准备工作,记者的采访不得不分割成4、5次进行;编剧们不停地跟嘉宾沟通讲段子时的语感和语流,甚至会为一个衔接词的修改纠结半天,不留下任何让段子效果打折扣的机会。
节目录制的摄影棚面积并不大,却设置了十几台机位,最大程度地抓取近景与远景、主咖与嘉宾、观众与明星之间的多种互动关系。对于报名参与现场录制的观众,节目组会把看到偶像时的尖叫声、影响整体氛围的几率降到最低。
作为2017开年首个爆款综艺节目,《吐槽大会》的成功或许要归功于对明星“自黑自嘲”的又一次升级,提供了一种新鲜的打开明星的方式。但更深远的,一股新鲜、年轻、锐意的喜剧力量正在慢慢崛起,势要把吐槽这门手艺打造得再生猛一些。
国内的喜剧形式里,概念最相近的应该是“单口相声”,但“单口相声不一定追求每一段都好笑”,而“美式喜剧脱口秀”对好笑的追求则非常极致。王思文在一旁补充:“一分钟必须得哈哈笑一下,不然就很冷,很尴尬。”而且相较于相声讲究“说学逗唱”的基本功,“脱口秀基本上是只要你愿意上台你就可以上,只要你能把大家逗乐,长得怎么样,语言底子如何,都无所谓。”
《吐槽大会》则是将“美式喜剧脱口秀”进行了新的延展:“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个人——每一个明星、每一个嘉宾要结合他的特点,他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他的性格是什么,我们要写最适合他的段子,然后再结合把握尺度。”既要搞笑,又要在尺度之内,目标是“不让任何艺人在台上感到尴尬”。
《吐槽大会》的多位编剧,比如程璐、池子等,都是从在小酒吧表演脱口秀出道的。
“开放麦”是脱口秀交流和训练的俱乐部。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并通过长期磨练成为脱口秀演员。那时的池子“没有钱,坐地铁过去,(现场)也没多少人。”一有新写的段子,池子就去表演,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所谓的练习,就这样。”
在普通的观众眼中,李诞和池子更明确的角色,是《吐槽大会》固定嘉宾。随手打开一期节目,弹幕里提得最多的,不是主咖,而是李诞和池子,他们继《今晚80后脱口秀》之后,又红了。唐国强的那一期节目,因为池子缺席,弹幕里甚至充斥着:“把池子还给我!”
目前,在腾讯视频上线的9期《吐槽大会》,已获得近10亿播放量。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它是迄今为止所有网综中搜索指数最高的,这一切还都基于节目没有超一线大牌的前提下。
《吐槽大会》正在创造又一个喜剧节目的高峰,笑果文化CEO贺晓曦谈到上一次高峰——《欢乐喜剧人》时说道,“这类喜剧节目非常成功,但依然大面积地仰赖明星,生产笑点的时间也更长。”而《吐槽大会》的笑点,据网友统计,平均每19秒就有一个。
然而,频繁的笑点背后,并不只是“博君一笑”的表面所指。依靠节目的火热,一批年轻、深受美式脱口秀影响的新兴喜剧力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试图改变国内脱口秀节目和喜剧环境的格局。
《吐槽大会》的成功并不是平地而起,美式脱口秀早在4、5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国内起步。2012年5月开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是较早在国内符合“一个人、一支麦、一直演”形式的常规节目。
在此之前,《壹周立波秀》是最接近的形式,只是没有做成常规节目。近几年,《金星秀》等脱口秀节目的出列,为此类节目奠定了观众基础。如果说《今晚80后脱口秀》是美式脱口秀从0到1,那么,“现在可能1基本上建立起来。”但笑果文化CEO贺晓曦也坦言,这种本土化的美式脱口秀,从1往100走还有一条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