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娱乐 网红和背后推手间的是非恩怨因为一场公开对战被摆上台面。
不久前,拥有超过400万粉丝的网红穆雅斓公开手撕自己淘宝店背后的孵化器公司,她在微博长文中辩白,网友质疑的“卖假货”等“罪行”都和自己无关,是孵化器公司惹的祸。而作为该淘宝店的门面担当,她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文章一出迅速引发关注,也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红的“甩锅”招数,“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卖的是假货”。就在一年前,网红和网红孵化器的关系还一度很甜蜜。很多孵化器从零培养网红,趟出一条“保姆+经纪人+供应链”的网红制造新模式,仿佛知名网红的成功皆可复制。随后,大量的网红孵化器涌现,他们与网红间的关系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滑去。
2016年,“网红”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在那些大眼睛、锥子脸、一键美白的姑娘们身上。“锥子脸”的背后,是交易额庞大的淘宝店铺。网红们引领穿衣风尚,吸引粉丝,然后刺激粉丝在自己的淘宝店消费。
当时许多网红姑娘们一边忙于经营自身形象吸引粉丝,一边还要打理淘宝店铺,选款、进货、销售甚至兼当客服,很多网红根本忙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红孵化器应运而生。一些颇具商业眼光的网店达人纷纷转型打造孵化器公司,将原有的网红个体店铺串联,进行整体经营。有孵化器经营的网红优势明显。有媒体报道称,2015年某平台公布的“微电商年度十大时尚红人”中,张大奕、管阿姨、左娇娇、大金等网红都来自一家名叫如涵的孵化器公司。
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红店铺,单日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第一名张大奕更是卖出了6000万元。她们平日里上新一次也能实现500万至1000万元的惊人销售额,这是网红和孵化器合作的双赢典范。
经历了网红经济异军突起的一年后,2016年的网红孵化器林立。之前没有迅速变现的网红穆雅斓也开始在林林总总的孵化器中寻找自己的搭档,随即也开始尝试了与网红孵化器的合作。但是结果却是合作不到一年,就遭遇了“假货风波”。
Kaye也是一枚网红,二十岁出头,她和穆雅斓有过相似的遭遇。
Kaye的粉丝有29万,这个数量不算大。但她的直观感受是,粉丝的数量和店铺营业额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在和网红孵化器合作之前,她的淘宝店生意也算做得风生水起。
本以为被“孵化”之后,店铺的生意会更好,自己会名利双收。出乎意料的是,与孵化器的合作反而让她的事业跌入了谷底,辛苦经营的店铺也差点毁于一旦。现在Kaye已经离开该孵化器一个月,这期中经历的波折着实扒了她一层皮。事实上,Kaye在选择网红孵化器上,也做了良多考虑。去年她一度很想抱如涵电商(一家知名的网红孵化公司)的大腿,后来考虑到如涵签下的网红太多、而自己的人气并不是最热,担心受冷落,再加上她的淘宝店主要卖鞋,Kaye最终选择了某个专做鞋品牌的孵化器。
“当时觉得这个孵化器有钱,刚刚拿了一千万投资,又是上市公司。”而该孵化器也承诺Kaye,会为她进行宣传推广,全方位包装打造。可是几次接触之后,Kaye发现,孵化器的项目负责人从来不露面,只有几个临时雇佣的员工在完全不了解她的情况下过来“摆摆样子”。而之前孵化器承诺的“包装”和宣传,也都要Kaye自己贴钱。Kaye甚至开始怀疑,这个孵化器公司签她就是为了摆样子给别人看,然后忽悠更多网红签约“孵化”,而实际上孵化器是为了在风口中拿投资,实现融资套现。之后Kaye几次三番想联系负责人沟通事宜,争取权利,结果是对方直接把她拉黑了。就像网红Kaye,虽然和孵化器的合作有着不愉快的经历,但现在的她并没有完全放弃。毕竟不是谁都像张大奕一样幸运,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团队,“孵化”成“神话”。被泼了一盆盆冷水之后,Kaye仍然无法拒绝孵化器。“昨天谈了一个合作,他的意思是我分成多他就投的少,我分成少他就投的多。”Kaye想再次尝试,又担心重蹈覆辙。人在欲望和恐惧面前很难平衡,要不要继续被“孵化”,Kaye仍在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