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住房,是城市棚户区居民几代人的梦想。棚户区改造,改变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起点。白城市生态新区新城家园小区一栋栋安置楼房拔地而起,不仅实现了棚户区居民多年的愿望,更为白城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新城家园A区5700余户、B区2000余户的棚改房屋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并已有5000余户居民办理了入住手续,办理入住率达90%以上…… 
 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在这片美丽的新家园里,曾经的棚户区居民们正满怀热情地迎来新生活。
 宜居宜业 万民福祉
 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福祉,一头又连着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因此不容有失。而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是平房变楼房、老城变新城,更重要的是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只有宜居宜业又彰显地域文化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城市。
 据了解,在今年棚改中,白城市摒弃了以往“临时抱佛脚”的短视,将改造任务放在一个盘子、一个平台上考虑,统一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实施。选定市区内的一个地块,作为全市政府主导棚户区改造集中回迁区。聘请资深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统一进行回迁安置区规划设计。聘请省内知名设计院,本着绿色、简约、适用的原则,对集中回迁区统一进行建设设计。特别是在回迁安置房内统一实行简装修,对地面、门窗、墙面等主要生活必备设施实行同步施工,确保达到“拎包入住”的效果。同时,在小区内统一规划了幼儿园、学校、医疗、养老、物业、市场、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超市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努力将回迁小区打造成精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乔迁新居 喜气洋洋
 农历腊月二十三,白城市生态新区新城家园小区内早已经是年味十足,既是庆祝小年更是庆祝乔迁之喜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许多新城家园棚改项目的回迁户居民都早已经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每一位居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快进来,这是我们的新房,这几天都在装修,屋里有点乱!”看到记者的到来,户主邵奎热情地同记者打着招呼。打量着邵奎的新家,二室一厅,户型方正,南北通透。窗外,一大片移栽了桃树的规划绿地已初具规模,只等待冰消雪融时,便会萌发出浓浓的绿意……“这房子不仅质量好,装修也不赖,拎包就可入住。如果没有政府的棚改政策,我这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邵奎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他告诉记者,今年开春,他们一家5口就要搬进新居,所以,他还是要把已经可以随时入住的房子再重新装修一下,再多增添些喜气。
 快速过渡 早日安居
 市级统筹、属地实施,整体规划、综合配套,整片改造、集中安置和先建设、后征收,先选房、后签约,先安置、后扒拆……一条操作性强、符合市情的棚户区改造之路,减少棚改居民的过渡安置期,让他们一“出棚”就能马上“进楼”,使棚户区改造由老大难问题变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活教材。
 尽管搬进新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居民房凤英却仍然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每天在窗明几净、温暖舒适的家里把家具擦了又擦、地拖了又拖,她仍觉得还不够干净。“主要是过去住的环境太差,现在住的太好了! 这一切都是托了棚改的福。”房凤英告诉记者,过去她一直住在新立办事处铁路林场附近的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内,一到阴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就盼望着能住上楼房。去年她选择了实物补偿安置方式,定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从房屋征收到签订回迁安置协议再到新家建成,时间还不到半年。
 建后管理 长效惠民
 如果说“住得上”是白城棚改的第一关,那么让居民“住得稳”就是不可回避的第二关。乐业才能安居,棚户区改造不仅是一个大规模的住房解困工程,更是一个大规模的就业工程,只有建立了建后管理长效机制,才能解决“住得稳”的问题。
 记者从白城市产权处了解到,近年来,白城市把棚户区改造与再就业结合起来,开展多种方式的普惠制培训,扶持下岗失业人员、无围墙企业、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办法拓宽就业渠道。据了解,棚户区改造后,全市近万名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了就业。同时实行政府兜底管理回迁小区物业,使得物业费大幅度降低。新城家园每月每平米的物业费仅为0.24元,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物业费用还不到20元,把回迁居民的负担降到了最低,真正实现了人人住得起。 
 2016年,白城市以全新的模式推动棚户区改造,改造城市棚户区15738套、14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4.5亿元,开工率达到100%,走出了一条棚改特色路子,圆了老百姓的安居梦。今年,白城市计划改造城市棚户区9290套。截止目前已全部起动征收和调查摸底工作,相关项目实施单位正在全力办理前期手续。
 /记者 张风 报道 马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