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胜,人工智能最新的围棋战绩定格在了这一数字上,惟一一盘和棋还是因为网络断线。新版“阿尔法围棋”,以Master这个账号,在网站上横扫中韩等国顶级棋手。
本有风声传出转型到医疗等领域的这个围棋人工智能技术,此次杀了个“回马枪”,再次让人们感到了人工智能迅猛的来势。
不怕电脑记性好
就怕电脑爱学习
“阿尔法围棋”大胜,意味着人工智能进步速度前所未有。在去年3月的那场“人机大战”中,“阿尔法围棋”以4:1战胜李世石,毕竟还是输了一盘,而今年它横扫人类众多围棋高手而无败绩,这进步速度让人惊叹。
“阿尔法围棋”用到了很多新技术,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蒙特卡洛树搜索法等,使其实力有了实质性飞跃。美国脸书公司“黑暗森林”围棋软件的开发者田渊栋曾在网上发表分析文章说:“‘阿尔法围棋’这个系统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一,走棋网络,给定当前局面,预测/采样下一步的走棋;二,快速走子,目标和一一样,但在适当牺牲走棋质量的条件下,速度要比一快1000倍;三,估值网络,给定当前局面,估计是白胜还是黑胜;四,蒙特卡洛树搜索,把以上这3个部分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不怕电脑记性好,就怕电脑爱学习。学会自主学习的“阿尔法围棋”,掌握全球各种对局,去年和李世石对战前就已经和自己对弈3000万盘。前几天在网上与各路高手的对战,也是为了通过更多的学习来检测新版本,现在它所呈现出的能力,到了不断碾压人类智商,乃至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与人工智能对弈
人类面对的是一堵墙
“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时代浮想联翩。当今世界,人类已依赖机器的计算与“算计”。从购物网站的精准推送到电视剧的剧情设计,再到无人驾驶汽车中的识别技术,优化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人工智能也可谓无处不在。
电脑能够战胜人脑,与其不受情绪影响的计算风格有关。“阿尔法围棋”最初因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而成名,对于与“阿尔法围棋”下棋的感受,樊麾曾这样描述:“我在采访时把它形容为一堵墙,这个墙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它不动,你对它施展的任何压力它都会反弹给你,你对它施加的所有力量,你对它所有的辱骂也好,对它所有的微笑也好,最后全反馈到你自己身上,这是我对‘阿尔法围棋’的感觉。”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人类面对的是一堵墙?而人类一直未摆脱对人脑与电脑双方优劣的关注:机器会比人聪明吗?聪明的机器是否会控制人类?机器到底挑战的是一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更深一层的追问是,人类众多最优秀围棋手被没血没肉的机器打败了,向来自傲于自身智慧的最高级灵长类动物是否会对自己“万物之灵”的地位产生怀疑?如果连所有顶级高手都输了围棋,下一次人类还将输掉什么?
人与人工智能融合
也许是未来之路
“如果不能战胜它,就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让超越人类能力的机器成为人类“外挂”,是很现实的选择。
“肌肉与机器融合”,这个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任负责人、著名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的首席技术官布鲁克斯提出。他预计到2100年,日常生活中将到处是智能机器人,“但我们和机器人不是分开的,我们将是部分机器人,并且和机器人是连接的”。
对于独立的能自我思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充分考虑过。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超弦理论奠基人加来道雄表示,人工智能的重点目前还在由人或程序遥控的机器上,“没有人,它们就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事实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测试,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不论是它的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还是它那些带有根本性的思考和创新,都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认识和挑战。
从这一点看,这场超乎棋盘上输赢的大棋局,未完待续。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