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事
3上一版
 
重庆一煤矿瓦斯爆炸33人被困井下
常见车型养护负担指数最高是最低的9倍
这些“科学”流言靠谱吗
1/4城市睡在噪声里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6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部日前发报告披露去年全国城市噪声环境现状
1/4城市睡在噪声里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城市睡在噪声里。”海南省生态环保厅污防处调研员王先国认为,尽管近年来关于噪声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对于噪声污染,目前处于治噪难状况,“工商、城管、公安机关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致使对噪声污染防治并不尽如人意,加之噪声防范措施不当,社会道德难规范等因素,使得噪声问题雪上加霜。”

长期受扰或引发多种疾病

除生活工作受到困扰外,此前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

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噪声对建筑物和机械设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专家介绍,萦绕在耳边的各种噪声会使人们不得安宁,难以入睡,以至于心情烦躁,造成失眠,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如长期受噪声干扰,就会神经衰弱,出现头晕、视觉疲劳等症状。即使是40至50分贝的噪声干扰,人们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噪声最直接的影响是损伤听力。长时间处在较大分贝(6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就会损伤听力,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林霞说。

治噪难 : 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

“噪声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最近几年受关注度有了一定提高,但与水、气、土壤污染相比,受重视程度还远远偏低。”王先国认为,城市噪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环境改善的短板。

日前,环保部发布的这份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按照全国经济区域划分,东部地区噪声投诉量占全国59.3%,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1.7%、22.2%和6.8%。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

在王先国看来,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

对此,长期在执法一线的海口龙华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周锋深有体会。

周锋介绍,社会生活类噪声是最难管理的噪声类型之一。以烧烤园为例,如不存在占道经营、油烟过大、音乐声过高等现有规定确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则无法采取强制措施,最多只能按规定对经营者处以每次50元至200元的罚款。由于没有专业的噪声检测设备、没有足够的执法人员等,城管在处理噪音投诉时,往往疲于奔命。“有时执法队员刚走没多久,又接到同一地点的噪声投诉。”周锋说。

“最大的弊端是多头管理,九龙治水,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王先国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管职责,而各部门的部分管理职能又移交给了城市管理部门,出现管理交叉、执法主体不明确等情况,以致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

“噪声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要有效解决并非易事。做好噪声治理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王先国说。/工人日报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