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冯玉山是高级工程师,当过兵,分配到地方后一直从事电气设计技术工作。工作34年来,他所参与研究的28个科研成果都投入生产,并且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几项技术成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其中机床零件的设计和使用,起到了节约材料、提高安全性能的作用,还多次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
曾为中国核工业建设作出贡献
冯玉山1961年毕业于长春市空军第九航校电气专业,毕业后从事电气设计技术工作。1975年,到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是骨干设计人员,参与了核试验室设备的全部调试、试验工作,为中国核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1988年在长春第二机床厂担任电气工程师。在当时推出的设计零部件彩页上,可以看到冯玉山设计的作品,按照当时来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间生产的效率,其中CA141型车头焊装线的设计,做到了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多年运行中用户反映故障少,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交流中,冯玉山说,他曾在北京当了16年的兵,在部队期间做过维护飞机的工作,回到长春后主要研究机床,在工作岗位上也一直钻研摩擦焊机设备,并取得了突破。相应的汽车生产厂家会广泛地应用,并且工作效率能提高5-8倍。对于这些设计,冯玉山说,因为都是车上的零部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车子的安全性,所以测试上也会反复调试,为的就是确保万无一失。
那时候条件艰苦,夫妻俩又相隔两地,为了支持他的工作,老伴一年会休一次探亲假带着孩子去北京探望他,给他工作上的鼓励,让他能够安心搞科研。
让大家享受科技带来的满足与方便
生活中,冯玉山的兴趣很广泛。退休后,他每年都要和老伴外出旅游两次,也是开阔一下视野。一双儿女也都十分孝顺,晚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冯玉山说,其实退休后他也一直在研究,只是儿女担心自己太累,最近两年才放下来享受生活。
冯玉山拿出了一摞证书,都是他工作这些年来获得的荣誉,从优秀党员证书、先进工作者证书,再到最佳合理化建议的证书。每一本证书,对于冯玉山来说都是一种肯定与积累。从他研究的电气方面来看,每一个成果都有很强的可用性。每一项科研成果,冯玉山都倾注了不少心血,他说,国家要进步,必须发扬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科研人员所付出的辛苦远比常人想象中的要艰苦,但为什么还要坚持?就是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满足感与方便性,这是只有科技才能改变生活的一种力量。/记者 王秋月 实习生 李瑾历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