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二孩开放”后,不少二胎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甚至已经顺利怀上宝宝。那么,待产的情况如何?怀二胎都需要哪些?27日,记者从长春市妇产医院了解到,二胎政策的放开,怀“二孩”的高龄孕妇有所增多。不少产妇为了生猴宝宝,老早就预定了床位,到了年底将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期。
 /现状/
 怀“二孩”高龄孕妇增多
 “现在大龄产妇生孩子挺多的。”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介绍,孩子班上很多父母都开始要二胎了。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连不少妇产科医生都明显感到怀“小二子”的孕妇明显增多。
 27日10时,记者来到长春市妇产医院,发现门诊处,有很多孕妇和家属在等待做检查。询问中,记者发现,很多怀“老二”的都是高龄孕妇。一位孕妇告诉记者,自己36岁,家中老大是个女孩,已经7岁上小学,二胎政策放开后,家里人一商量就要了“老二”,这次是给“老二”做检查。
 记者从长春市妇产医院了解到,去年医院为1.5万余名孕妇进行分娩,而今年预计数量得达到两万以上,比去年增加25%以上,其中高龄产妇占其中的1/4。长春市妇产医院业务院长阴春霞介绍,预产期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的都是高龄产妇,今年来看,怀“二孩”的高龄孕妇有所增加。
 /检查/
 高龄产妇本身就是一个高危因素
 阴春霞介绍,怀“二孩”的高龄产妇增加,高龄本身就是一个高危因素,她们的身体体质及机能都已下降,如果选择再生育,易得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各类并发症,而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出生缺陷增加,特别是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增加。
 “孕前以及孕期的检查相当重要。”阴春霞认为,现在也有40多岁的女性要二胎,这样的高龄产妇尤其要重视孕前孕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比如血压、血糖等指标,通过定期监测可以调整相应的饮食、运动等方法,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这对大人小孩都有好处。另外高龄产妇需要加强孕期监测。
 长春市妇产医院针对高龄孕妇增多的情况,已提前部署,增加分娩人员,同时调整医疗结构,制定对高龄孕妇,产前、产中、产后检查的流程,同时进行抢救大演习。
 /分析/
 多种因素成熟才可以要二胎
 符合二胎条件,可以要二胎的家庭也有很多,不少家庭都酝酿着要生个老二,可是很多时候,生二胎还要符合多种因素。46岁的陈女士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可是因为年龄大了,总是犹豫要不要二胎,她多次去吉大二院的妇产科做检查,就希望身体能符合怀孕的要求,多次检查的过程中,每次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情绪都很低落。为此,医生也建议,因为年龄偏大,考虑到孩子的健康,以及自身的安全因素,还是不要再生了。
 对此,走访中,也有家庭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和财力都有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还是不考虑生二胎,工作很繁忙,照顾是个问题,家中的老人刚带完一个孩子,年龄也越来越大,所以,生二胎带孩子是个问题。为此,也有家庭表示,在没有做足准备之前,还是不建议要二胎,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得不到良好的照顾,以及最好的教育,还是不要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火爆/
 月子中心的床位也很紧张
 赶在二孩政策放开后第一批怀孕生子,不少市民已经感受到了一定压力,凡是和生孩子有关的地方都很多人,就连去预约一个月子中心都十分费劲。市民姜女士表示,她马上要到预产期了,去月子中心定床位,结果走了好几家比较中意的月子中心,都是床位紧张,有的早在半年前就定了。姜女士没想到月子中心也会如此火爆。
 平时,姜女士也已经感受到了,做个产检,也要等上半天,去妇产科医院检查,也都是很多人,她终于感受到了今年确实很多产妇待产。除此之外,在医院的检查处,也都是很多人在等待检查,做普通产检、做B超检查、做胎心监护,这些检查都需要排队才能轮上。刚刚怀孕的李女士也表示,每次去产检,都要花上半天时间,扎堆在年底生孩子的人不在少数。
 /扎堆/
 不少人赶在年底前生“猴宝宝”
 那么大家为何都要抢生“猴宝宝”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猴宝宝”扎堆来袭呢?在采访中,一部分孕妇告诉记者,猴年生宝宝,是顺其自然刚好赶上。还有一些孕妇说,因为民间有“十羊九不全”的说法,担心羊年出生的宝宝命运会不好,所以最后才打算要个猴宝宝。一位孕妇说,“这是自己的第二胎,最开始自己觉得无所谓,但是家里人有一些迷信,觉得还是生个猴宝宝而且说今年是金猴,猴子聪明,也希望孩子能聪明些。”在医院里有不少来检查的孕妇都是怀的二胎,医院里也有不少小朋友陪着妈妈来做孕检。
 对此,记者也询问了吉林省民俗学家郭相武,他说,这可能与咱们中国的传统有关,古代有马上封侯这一说,取得是那个谐音,再加点迷信的成分,猴子比较聪明伶俐,这个也可能是让很多夫妻选择猴年生宝宝的原因之一。也因此不少孕妇想赶在年底前生产,迎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
 /预测/
 生育高峰从11月到12月
 诸多现象背后传递出一个共同的现象:今年生孩子真多,医院床位很紧张,到底紧张到什么程度?昨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了解到,长春市的多家医院妇产科的床位使用率都达到了100%,甚至出现了无法预约的火热程度。而其中生二胎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一般按照正常情况来看,夏季的分娩率也比较低,因为产妇不喜欢在夏季坐月子,所以都会选择在秋天或者冬天坐月子,正好赶上今年二胎政策放开,不少家庭选择在这个时候生产,也就导致生育高峰期的来临,按照“九月怀胎,十月分娩”的规律来分析,今年的11月到12月为生育高峰期。不少妇科医生也表示,产妇还是要提前做足准备,以免在高峰期到来的时候手忙脚乱,更要平复好孕妇的心情,让宝宝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来到这个世界上。
 /记者 王秋月 李艳 报道 摄
 相关链接>>
 高龄产妇健康备孕三问
 第一胎与第二胎间隔多久最好?
 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女性顺产生育完半年后就能再怀孕,但这样可能影响孩子的哺乳,建议间隔的时间长一点。剖宫产的妇女,至少应该避孕两年再怀孕,因为两年后子宫疤痕恢复状况较好,更加安全。
 高龄妇女哪些情况不适合生二胎?
 有些内科疾病不适合怀孕,或者怀孕的风险很大,例如风湿免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生育二胎的妇女,虽然在一胎时有过健康检查,但孕前仍需要详细地检查,尤其是高龄妇女,最好在医生的帮助下怀孕生产。
 长期避孕或者上环的妇女怎么备孕?
 专家建议,高龄妇女最好停止避孕措施半年以上怀孕最好,如服用避孕药,短效的避孕药停药后可以怀孕;长效的避孕药则最好停药后间隔半年。
 高龄孕(产)妇生二胎 牢记三个节点
 有生育二胎意愿的高龄孕(产)妇也不必完全被一些风险吓到,如果你能从备孕开始做好准备与应对工作,就能规避其中某些风险,即使真不幸碰上什么不好的问题,处理起来也可以事半功倍。记者咨询了一些大医院的多位专家,总结出高龄孕(产)妇生二胎,必知的三个节点。
 孕前:先对身体状况做一个综合评估
 生育一个健康宝宝是所有家庭的共同心愿,而生孩子就跟培育作物一样,一方面要有优良的种子,另一方面还得有肥沃的土壤,因此,全套的孕前检查看种子质量和土壤肥力是必不可少的。高龄孕(产)妇们除了要像普通产妇那样要做子宫肌瘤、阴道感染等基础检查之外,还有三项检查必须要做,分别是性激素全套、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其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身体是否适合怀孕,以及怀孕后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如何。如果综合评估结果不尽如人意的话,可以及时做出科学取舍。另外,从门诊来看,子宫肌瘤、三高、肥胖等是高龄孕(产)妇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醒大家在做孕前检查时重点关注。
 孕中期:产前诊断不能少
 不知道正在计划生二胎的妈妈们是否还记得,按规定在怀孕的中期是需要做一次唐筛的,其目的就是筛出唐氏综合征的宝宝,及时终止妊娠,避免缺陷儿的出生。不过,对于高龄孕(产)妇来说,普通的唐筛已不足以帮她们筛出有缺陷的宝宝,必须得做产前诊断,主要是针对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多见,而通过羊水检查来查看宝宝有无染色体方面的疾病,而有羊水穿刺禁忌症、反复流产史、感染病史、发热、对羊水穿刺恐惧的人,也可以选择无创DNA筛查,从而及早做出应对。
 孕后期:警惕妊娠合并症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高发。而临床医生们也已发现一些准备生二胎的高龄女性自身就存在三高问题。再加上,孕期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因此,高龄孕妇发生妊娠合并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妊娠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据一些在临床中的观察,在所有孕妇中,其发生率为1/10,但高龄孕妇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一倍。除了孕妇自身因素之外,也与饮食存在一定的关系,曾经有一位孕妇,孕期吃了很多的水果,体重飙到90公斤以上,测血糖时都差点爆表。这里提醒一句,太甜的水果、点心、蛋糕要少吃。说到孕妇在孕期的体重,一定要好好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巨大儿带来的生产风险。理想状态是,孕早期增重1~2公斤,孕中后期每周增0.5公斤,整个孕期增10~12.5公斤。
 高龄生二胎后不可忽视产后护理
 全面二孩时代来临,许多70后妈咪们为了再添一个娃,不惜冒着高龄生子的危险拼二胎。然而,生完娃事情还没完,怀胎十月的小心翼翼现在还得保留着,产后护理工作可不能忽视,因为妈妈的身体状况比起生第一胎时已经有所改变。
 产后调补不宜过急
 高龄二胎妈妈们的体力与精力要比一胎时差许多,身体较为虚弱,产后“疲劳感”没那么容易消退。然而,决不能因此而立马用大量滋补品调养身体,不仅没法吸收,还会伤害脆弱的肠胃。妈妈们的产后调补应该循序渐进,以饮食平衡为主。一是产后宜温补不宜大补。高龄妈妈们的体力恢复较慢,适当吃些补血的食品可以帮助恢复。红豆、桂圆、乌鸡等都是温补之物。二是摄取足量蛋白质。高龄二胎产妇,一般不建议产后瘦身过早,尤其是进行节食。新妈妈们应该要摄食足量的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牛奶、鸡蛋、海鲜等动物蛋白和黄豆等动物蛋白应该每日能摄取一些。三是清淡而营养的饮食防止便秘。一般来说,产后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肢静脉,轻易引起痔疮。所以产后饮食不宜过于油腻、重口味,每日饮食中应辅以蔬菜与水果,掺杂杂粮,防止产后便秘。
 产后调养动静有序
 高龄妈妈中有六成都是剖腹产子,所以一些妈妈们可能在生完孩子喜欢一直躺在床上,出门散步都小心翼翼。其实除了在手术后的第一天一定要卧床休息。在手术6小时后,妈妈们已经可以多翻身,这样帮助促进淤血的下排,同时减少感染,防止发生盆腔静脉血栓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炎。而静养也不是指躺卧,而是需要产褥期都不应该过于有太重的心理压力或是过早开始操劳家务,所处环境也需要安静、空气流通的。妈妈们可以看情况下床,做一些简单的小家务,一旦感到疲劳就多休息。另外产后不要过早提重物、长时间蹲位、站立,这样更可能造成子宫脱垂。/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