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心目中,早市一定是炎炎夏日的必需品,天气暖和,起个早,在家附近的早市买菜,悠闲地牵着狗溜达着。随着早市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几年早市在冬季也保留着。长春市东岭南街早市卖水果的周大娘说,夏天他们一直在这里卖水果,但到了冬季就需要摇号抽签,如果幸运地抽到了就可以在这里支上棚子继续卖水果,如果运气不好他们还会推着小车去别的早市。昨日清晨,室外温度不高,周大娘和老伴已经开始去批发水果了,他们要在6点前赶到早市。“早市的客流虽然和夏天没法比,但也不少,因此销量还可以。”相关部门表示,长春市区内一些早晚市场会自然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出现“萎缩”,一些商户会随着市场调节自然分流到附近或相应的室内市场,市容环卫部门对此不干预。
 /现状/
 东岭南街早市进入冬天搭棚抗寒 
  随着冬天的临近,长春各大早市是否继续开放成了附近居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东岭早市,随着周围住户的认可,东岭早市成为一个固定的露天农贸市场。天气慢慢转冷,很多流动商贩开始收摊回家做起别的买卖,那早市的冬天怎样度过呢?2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位于东岭南街与南湖大路交会处的东岭早市,早市里的商户们都捂着厚棉袄、戴着手套在小摊面前忙碌着,记者走到了卖早餐的小摊面前,发现吃东西的人并不多。
 “这里每年都会搭盖大棚,今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搭棚子,有可能在10月末或在下雪天冷的时候,毕竟有些水果蔬菜经不过严寒考验。”卖橘子的张大哥说,今年大棚好像就搭盖一排,摊位是有限的,每个小贩都先弄到号码,然后等到大棚盖起来那天,在到这个市场坐等摇号,在这个早市的小贩大多数都会来排号,排到号码就可以进入大棚,至于多少个摊位不太清楚,现在还有很多小贩至今还没拿到号码,还有的基本不选择摇号这种方式取得摊位,他们有的是农村或偏远的地区,都还在考虑下一步去哪个地方去卖这些水果和蔬菜。
 随着室外温度降低
 早市萎缩是必然的
 记者又陆续走访了部分早市,这些早市曾是春夏季节人气较旺的早市。但随着冬季的到来,这些早市也将进入“冬眠”期。针对长春早晚市场的现状,长春市人民政府也曾对外发布过《关于加强市区早、夜市场管理的通告》,据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市容处处长张伟光介绍,目前,全市早晚市场44处,其中占用道路的23处,有庭院和空场的21处,均是历史形成的,有的达到20年。由于北方冬季天气寒冷,长春市区内一些早晚市场会自然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出现“萎缩”,一些商户会随着市场调节自然分流到附近或相应的室内市场,市容环卫部门对此不干预。“像位于朝阳区富豪花园附近的浑江街早市,冬天没有了,长春像这样随着季节变更自然消失的市场并不少,毕竟东北天气冬季寒冷,这种不可回避的客观条件还有市场的选择会让一些早晚市场的商户出现自然季节性的分流。”
 早市经营者们有各自的过冬方式
 在早市卖牛肉饼的王女士已经干了八年,“天气渐渐变凉,附近居民都不爱出来,出来吃早餐的人也都去门市吃了,我也就不耗费太多时间在这看小摊,等到月末,这一排早餐店就差不多收摊了,能留下一两家,他们都是在室内或有棚子的店家,像我们这样简易搭盖的小摊,因天气寒冷,很难做生意了。这样也可以利用冬天时间回家带孙子,顺便给邻居带孩子挣点钱。”王女士说。
 在旁边一直招呼买水果的周大娘和他的老伴引起了记者注意,周大娘在一边忙着招呼上她摊位买水果的客人,他老伴在另一边急忙往塑料兜里装水果。“我跟老伴来自农村,如果在搭棚后没有摇到我们的号码,就会选择在人行道的路边或在其他流动性的早市卖水果。”周大娘说,等这些水果全部卖出去后,自己跟老伴也不闲着,就会在批发蔬菜的地方进些蔬菜,在早间推着小车,在家附近或是各个小区的楼下流动卖,这样也能给那些在小区下没有市场的居民提供方便,如果天气寒冷,就跟老伴猫在家里。
 /走访/
 东大桥早市 
 搭棚子的摊位基本上是卖早点、肉制品
 作为南关区规模最大的早市,位于东天街与通伊路交会处的桃源东大桥早市场久负盛名,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有商贩来此出摊,早上6点钟左右早市就热闹起来了,通伊路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摊位,蔬菜、水果、副食、各种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得到。早上7点多,记者来到东大桥早市,即使是第一次来,记者也不担心会找不到,在早市附近就能看到很多中老年人拉着小购物车到这买东西,曹大爷是和记者一起过来的,曹大爷家住四通路附近,每天早上都会坐着公交车到这里逛。走进早市,就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贩们忙着叫卖称重,老百姓挑挑拣拣很是热闹。记者到时外面温度虽然不高,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何大姐已经在此卖了10年的水果了,每天早上4点钟左右就来了。记者发现东大桥早市的大多数摊位都是流动性的,时间一到卖完东西就走,一般都没有什么保暖设施。还有一些搭着简易棚子的摊位,基本上都是卖早点、肉制品的,搭个棚子防着刮风下雨,对于保温却没太大作用。路两边的部门商户也会支出棚子卖东西,碰上下雪或者气温太低的话就在屋内营业。
 劳动公园早市
 属于流动性 每天上午就收摊 
 在劳动公园正门东行200米,和顺三条道路两侧和众益农贸市场院内也有数十个出早市的摊位。因毗邻劳动公园,很多家住附近或到公园遛弯锻炼的人会到此买东西。当日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和顺三条众益农贸市场附近,道路两侧停着多辆货车,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些车一般都是出早市拉货的车,早市散了以后车也就开走了。记者发现劳动公园早市分为两个部分,众益农贸市场里面的摊位常年都有,一般经营的多是蔬菜、水果、副食和肉制品等。因为是在屋内,即使天气不好也不影响营业。而另一部分就是院内和马路两侧的流动性摊位,卖衣物、日用品的居多。
 李大哥和妻子就在院内卖一些水杯、抱枕、口罩等生活用品,他介绍,他家住附近,每天早上拉着小车来出摊,已干了3年多了,每天早上5点多过来,一般10点多就回家了。对于冬季如何保暖的问题,李大哥告诉记者,“天气冷就多穿一些,戴上帽子围巾,如果碰到大雪或者气温太低就缩短时间,或者干脆就不来了”。记者在院内走了一圈,发现院子南侧有一个铁棚子,棚子下面有几家卖干货调料的商家,因为东西怕晒怕湿,所以就选择了这里,因为市场屋内有摊位费,对这些小本经营的摊主来说选择在室外也是无奈之举。
 /影响/
 周边商超频打“促销”牌 
 冬季早市对周边商超无太大威胁
 早市存在的优势,自然对周边其他商超有一定的冲击,所以春夏季节的早市,已成为周边商超的强劲竞争对手。昨日,记者沿东岭南街由南向北踏查,东岭南街的商圈相对成熟,各种商超应有尽有,其竞争氛围也相当激烈。今年冬季早市照常营业,无形中给其周边商超带来压力。
 东岭南街一家大型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时,早市对超市的生鲜商品的销售的确产生影响,为此,他们超市特意在夏季时,将超市的开店时间提前到7点。而且天天都会推出“特价菜”吸引周边市民关注,但从现在来看,去冬季早市购物的人并没对他们形成太大威胁。
 /执法/
 短时间滞留问题需要市民与商贩共同维护
 张伟光说,早晚市场的存在,在于便民利民,解决市民买菜难,解决下岗职工就业,方便农民进城卖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撤市不及时,二是市场外溢,三是环境卫生不好,四是管理缺失。对于商圈占道经营问题该给城市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一是占用道路,影响交通。二是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销售场所。三是沿街叫卖严重扰民,市民投诉不断。四是街路堆杂物,影响市容环境。五是对室内市场存在一定冲击。存在多年的早市,已与人们生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已深深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早市的好坏,人们众说纷纭,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早市的存在也给执法部门的工作带来一些难题。长春市南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就曾遇到过类似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早市因为时间短,到了上班时间就关门了,管理起来相对容易,现在马路上也都划分了停车位,无论是卖菜的商贩和买菜市民都能自觉停车。因为早市导致出现短时间的滞留问题,也希望市民和商贩能自觉维护秩序,这样执法部门管理起来才能更顺畅,早市管理才能更加正规化。
 /交警/
 挨家劝说早市变临时停车位 
 早市摊主曾为高考撤摊
 通往卫星路的早市,这里人员密集,交通四通八达,强大的车流量和人流使这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情况,但绵延至街里的早市是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角,今年的高考期间,交警部门早早来到高考现场,站在人流密集的路口疏导交通,周边设立的警示标志,疏导着每一位过往的车辆。对于这里的早市,交警李警官特别记忆犹新,更十分感动,因为在高考前夕,考虑到考场周边的环境和安全及交通压力,交警挨家挨户与每一位早市摊主沟通协调,希望他们能在高考期间保障早市的正常秩序,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早市摊主的认可,大家商量,高考期间,全部撤出摊位,将这个千余米的早市当做临时的停车场,供考生家长临时停车,环节了考场周边的交通压力,也给交警的工作带来了方便,正是摊主们的配合,才让这里的早市变得更加和谐。
 /管理/
 强化管理设立专用垃圾箱和责任人
 近年来,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的疏导措施:一是在不占道、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的前提下,由各区选择适当的闲置空地、待建工地集中开办便民早晚市场,将现有的一些零散的占道摊点和早晚市场整体迁入,使之达到合法经营,规范管理的目的。二是对历史形成的、市民确有需求的早晚市场,采取了严格规范措施,限定了时间(早5:00时开设—8:00时撤除,8:30时保洁完毕;晚17:00时开设,22:00时撤除,22:30时保洁完毕)。设立专用垃圾箱,明确管理主体,确定专门管理人员。三是设岗设人,对市场进行监管,防止出现市场外溢问题。四是在秋菜上市时间时,划定秋菜销售点,方便农民进城卖菜。
 /探索/
 “冬日早市”模式 有探索价值
 对于冬季早市的存在,专家认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冬季早市”出现,满足了部分人群的需要,同时也是商业业态向多元化发展的一种体现。而且冬日早市有其存在价值。一个是费用较低,有利于降低物价,特别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能够起到平抑物价的效果;二是满足部分经营者的需要。比如周边农民可以把自己种的蔬菜直供到早市,节省成本。一些小商贩也可以通过早市达到谋生的手段。长春“早市”的存在由来已久,虽然“冬季早市”存在较少,但是作为早市的一种,政府应在满足市民和商家需要的同时,加强管理和规范。引导早市发展与城市运转相结合,将早市向规模化、安全性、卫生等方向发展。让百姓真正能享受到“早市”带来的便利,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记者 陶彬 吕闯 邵梁 李娜 王海涛 代丽媛 曹思聪 实习记者 安妮 报道
 编后:
 在市民的印象中,早市大多是与夏天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天气渐冷,冬天即将到来,长春部分早市开始“猫冬”,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其规模和夏天早市更是无法相比。如何才能让冬季早市健康地有规模地留下来,“搭棚取暖”或把早市转移到室内可不可行?冬季早市模式尚需商家、社会、政府探索一条可行的办法,让冬季早市“不早退”,满足市民的购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