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召开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说,3个实验项目是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作品,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这几项实验将有助于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武平介绍说,任务期间还将安排航天员拍摄在轨试验的视频图片,积累相关数据资料,传回地面,为后续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供鲜活素材。
三组得奖学生 现场观看神十一升空
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的三个得奖项目将于10月17日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于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在无重状态下进行实验示范。10月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邀请各得奖队伍来到礼宾府,恭贺各同学在比赛中获得的佳绩,并希望他们当中有一位早日成为第一个香港的航天员,在国家太空实验室或空间站做实验。
据悉,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的三组得奖学生受邀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本月7日组织受邀学生参加“神舟十一号升空考察团“会议,向同学们介绍准备事项、讲述此次升空的重要意义。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介绍称,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有四个“第一”,第一个向香港中学生开放参与的太空科学实验设计比赛;国家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任务中为香港学生设计方案做实验;第一次有香港学生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见证国家航天发展的重要时刻;国家航天员第一次将生物带到太空进行科学实验。
记者了解到,在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得奖的小科学家已于昨日正式出发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同学们各个精神抖擞,穿着印有“神舟十一号升空考察团2016”的醒目粉色制服,已经做好准备见证“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的历史时刻。这次香港考察团由比赛承办机构、生产力局主席林宣武,比赛执行委员会召集人、生产力局总裁麦邓碧仪率领。
航天员将在轨完成
三项科学实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神舟十一号航天员33天的天上生活“丰富多彩、很有看头”。
武平说,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均具备飞船驾驶、组合体管理、手动交会对接,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整个飞行任务期间,他们将在轨完成飞行器操控、在轨试验、健康保障、生活照料、科普及展示活动等生活和工作任务。
此外,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飞行期间,开展的科普项目也很精彩。比如,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的,还有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3个获奖项目,即“太空养蚕”“双摆实验”以及“水膜反应”,航天员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微重力环境中事物的状态变化。
在16日上午的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陈冬称,香港中学生提出的三个科学实验,分别是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实验。他们设计了适合在轨飞行开展的实验方案,充满了奇思妙想,将给这次太空之行增添许多趣味。
“我们在地面已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将在天宫二号组合体运行期间开展实验,相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这里,我想对包括香港‘小设计师’在内的热爱航天的青少年说,期待有一天,你们也能加入我们的行列,飞上太空亲自探索宇宙的奥妙。”陈冬说道。
组合飞行30天
还有四个休息日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两名男航天员组成,分别是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景海鹏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一号此次发射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两大核心任务,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在16日上午的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景海鹏称,这次任务的作息将采取“6+1”模式,也就是说每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陈冬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不过,这次任务安排的各类试验还是挺多的,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准备。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6年的中国航天发射任务中,有15次为重大专项任务或首飞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长征七号首飞、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备受各方瞩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完成两颗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确保区域导航系统稳定运行。高分专项将发射高分三号卫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首飞,这对于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