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近年来,大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站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推动大安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涉及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及时研究、特事特办、妥善解决,形成了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在嫩江大地上谱写出了双拥工作新的华章。今年8月份,大安市再次摘得省级双拥模范城殊荣,实现四连冠。
健全机制 营造氛围
大安市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始终把“三个坚持、四个亲自、四个落实”做法贯穿双拥工作全过程。“三个坚持”即坚持常委议军制度、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制度、市级领导与部队联系制度;“四个亲自”即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制定双拥规划、亲自参加双拥重大活动、亲自过问并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亲自跟踪抓双拥工作成效;“四个落实”即领导责任落实、编制人员和办公地点落实、专项经费落实、各项制度落实。每年春节和建军节前,市党政领导班子都走访慰问驻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4年来,慰问部队资金和物资累计达到120余万元。2011年以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3个增加到43个,建立各级双拥组织289个,专兼职工作人员578人,城市社区双拥志愿者1200多人,非公经济组织拥军协会单位成员增加到82家,逐步形成了党政军民四位一体、群团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
2011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创建成果的意见》《关于印发〈大安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健全了政策保障体系,双拥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新路。
大安市把每年的7月份定为双拥宣传月和征兵宣传月,在大安电视台、大安通讯、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上宣传《国防教育法》《国防法》《兵役法》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国家法律规章;在元旦、春节、建军节、烈士公祭日、国庆节等节日期间,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联欢会、编播电视专栏、悬挂标语、制作板报、走访驻军和优抚对象等多种形式,推进双拥工作。4年来,军地双方联合举办国防知识竞赛4场、各类体育竞赛和邀请赛12场、专题慰问演出和文艺会演30余场,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25块、印发宣传材料3万余份、编发本级双拥工作简报45期、市本级媒体播(刊)发各类稿件200余篇。
大安市把双拥和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利用市委党校、中小学少年军校、文化活动中心、新世纪广场、烈士陵园、汉书三烈士墓等活动阵地,在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为了建好红色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效能,投资500余万元,把散落在域内的零散烈士墓迁进大安烈士陵园,对陵园主体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和美化。每年在清明节前夕和烈士公祭日,举办党政军民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组织学生代表、党员代表在烈士纪念碑前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活动,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增强建设大安、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竭尽所能 真情拥军
大安市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支出困难,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支持驻军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竭尽所能。投入1000余万元帮助市人武部完善民兵训练靶场、武警中队改建营房和执勤点。筹集30余万元为驻军部队配置电脑58台,并将市内光纤线路铺设到营区周边;组织职业技术学校送教上门,免费为驻军部队官兵开设电脑软件操作、局域网开发、网站网页建设、民用通信技术等科技课堂;市图书馆开办军营流动图书站,定期为驻军部队官兵送书上门;邀请心理医生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官兵训练压力;每年取暖期为武警中队解决燃煤120吨、燃油20吨,还为4家驻军部队营房配置了空调,帮助驻军部队做好后勤生活保障。
该市每年拿出5%的公益性岗位,作为定向接收随军未就业家属的专项指标。出台了《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办法》,小学阶段全部纳入师资力量最优的实验小学,初中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自选,报考重点高中降低20分录取,解决了驻军官兵的后顾之忧。2011年以来,接收安置转业干部5人,均安排在市直机关公务员岗位;接收退役士兵894人,符合安置条件的315人全部得到安置。民政部门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广源驾校签订培训合同,为退役士兵进行培训;劳动就业部门每年召开退役士兵劳动用工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提供便利条件。4年来,共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30.5万元,发放自主就业补助金2027.7万元,支付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费75.8万元。
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三难”问题。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建立市级领导和机关部门联系功臣制度,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开展爱心帮扶,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创造舒适条件。4年来,共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资金190多万元;开展帮扶优抚对象活动,将生活困难的复员军人、伤残军人、三属、老兵遗属全部纳入城乡低保,村级组织统一协调帮助解决春耕秋收困难;开展维军权服务活动,由政法委牵头成立维军权工作领导小组,人武部设置维军权服务站,法院组成涉军案件合议庭,律师协会成立维军权服务中心,军人军属涉法案件减免70%费用。4年来,涉及军人军属的一起民事纠纷案件,依法得到了有效处理,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优惠政策,翻建或新建住房的补助2.8万元,统一建成40平方米砖瓦房。出台了《大安市建立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意见》等文件,对重点优抚对象就医补助政策进行了具体规定。在市内5个定点医院和18个乡(镇)卫生院设立老兵诊室、老兵病房,实行医护人员包保制度。市财政每年投入10余万元购买医疗药品和康复器材,为老兵进行巡回义诊、送医送药等。仅2014年,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合理医疗费用个人自负部分缩减至30%以下。
牢记宗旨 服务地方
驻军部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为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亲民爱民的双拥新篇章。
积极参与平安大安建设,组成军警民治安联防队,每逢重大节日、全国和省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巡逻执勤;在“消灭棚户区、建设新城区”工作中,驻军部队累计清理垃圾1万多立方米、埋设地下排水管道2万多米、清理排水沟杂物1800吨、清运积雪570余车;在“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行动中,驻军部队共出动官兵1000余人次,植树3.8万余株。
同时,驻军部队坚持助学兴教,与驻地中小学结成共建对子,每年承担两所高中的新生军训任务,选派40名政治素质好、军事技术精的官兵在中小学少年军校中担任辅导员教官,年均为中小学生上国防教育课50余场次。坚持为大安一中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进行定向捐助,4年来累计捐款3万余元。(吕洪杰 任世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