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花花”,在微博上自称“小花花”的她有张美丽的脸,却在远离城市的深山古刹爬上爬下,修了两年壁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毕业的她,因为爱好和信仰,舍弃都市的繁华来到山西霍山脚下的广胜寺。刚工作两年多的她,因为微博上一个名为#我在洪洞修壁画#的话题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了国内文物保护界的“网红”。她是郭佳。
自幼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
郭佳自幼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毕业,考上了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郭佳依照兴趣选了文物保护专业。2013年大学毕业,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郭佳回到了家乡山西太原。一上班,她就被派到临汾市洪洞县霍山脚下的广胜寺从事壁画修复。就这样,她成为了大学同学中极少数没改行的那一个,也成了唯一从事壁画修复的。
有近2000年历史的广胜寺,位于距太原市220公里的临汾市洪洞县霍山脚下。古寺阴冷,大殿里虫蛀木腐、空气中霉菌弥漫,在其间工作,要穿上厚厚的工作服、带上高科技的防霾口罩。每次去,郭佳在寺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壁画修复繁琐而复杂,每一步都须小心翼翼。几百平方米的壁画,修复前要一寸一寸地清理,根据壁画位置、轴线、标高等整理出一套施工方案。“对于残缺的病害霉菌,要制作专门的安全保证措施。最后用精巧的工具,一层一层填泥、压实、上色。毫厘之间不能有半点差池,每一个部位都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完成。往往工作一天,脖子和手臂都酸得不能动”,很多人还记得郭佳的这段描述。
作为文物修复员,耐心和毅力,郭佳不缺。她最怕的是上上下下爬脚手架。郭佳恐高,也怕苦,但因为热爱,她坚持了下来。两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壁画修复基本完成。激动之余,郭佳发微博庆祝,“它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我们整个团队!”
把枯燥的文物玩出花来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郭佳来说,壁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因为热爱,每天和文物相处都是快乐的,郭佳也找到了打开这些文物的正确方式。比如和庙里的文物扎一个同款发髻,仿佛是穿越到千年以外;到大同博物馆摆个相同文物同款pose,枯燥的历史瞬间可爱了不少;她还会给雕像P图,这么酷炫的表情包只此一家。
闲暇之余,郭佳在微博上记录的工作片段和生活感悟也总是和壁画有关,祈雨图、尚食图、戏剧图,一个个遥远的故事经她娓娓道来,唤起了网友的兴趣。#我在洪洞修壁画#也由此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郭佳说:“壁画是我的精神寄托,庙是我真正的归宿,一直以来,这里给我安静,给我安全感,给我信仰,给我从未见的美好。”她的感悟也感动了很多人。一位博友留言:“现代人缺少一种信仰,也就是精神追求,很迷茫,很困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没有毅力。郭小花童鞋修身修心,给我上了深深的一课。”
喜欢安静的“网红”
壁画修复常常在寺庙和古墓里进行,待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霉菌、潮湿、寒冷,她的皮肤变差了,已经得了关节炎,手上天天贴膏药。因为热爱一份长期驻外的工作,郭佳至今仍是单身。她设想过,也许结婚以后就不做壁画修复了,但是会用别的方式去做文物保护,而且要做一辈子。
微博上,网友对郭佳的关注度很高,她开的微博话题﹟我在洪洞修壁画﹟阅读量已经达到260万。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深入了解,只有一些专业人士或者说爱好者才会明白”。
对于意想不到的出名,郭佳也有“成名”的烦恼。她说,“文物这东西特别单纯,没有那么复杂,而且是大美,跟那些俗气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喜欢安静的她说,至于将来,“做好每一步就可以了”。/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