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士苑小区改造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7.38%
讲述洮南故事电视剧《咱们的小村庄》开机
把期盼变为现实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6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期盼变为现实
——洮北区脱贫攻坚工作走笔
 

城市晚报白城讯 八月的洮北大地,五谷飘香。

八月的洮北乡村,笑声飞扬。

走进洮北区的乡村,感受脱贫攻坚的推进力度,多项惠民之举,不断推出;一股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一定要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工程来抓,绝不能依赖等靠,必须更加主动地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直到贫困群众彻底脱贫。”洮北区委书记何野平在扶贫攻坚工作会上如是说。

作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国家“天窗”县(区),洮北区有近51个贫困村、近4万贫困人口。贫困范围之广、贫困人口之多、致贫原因之复杂,对于一个地方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差的洮北区来讲,完成市委提出的“到2018年实现‘三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的脱贫要求谈何容易?

变压力为动力,洮北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负重前行,脱贫攻坚战中洮北越战越勇。

精准扶贫重在“精”字。洮北区精准发力,打好“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的主动仗

年初以来,为确保年内完成脱贫8208人的省定目标,力争完成脱贫1.5万人的区定目标,洮北区成立了党政领导任双组长的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区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扶贫工作站,党委书记兼任站长,配备专职人员。同时建立健全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级领导全力推动、区直包保部门精心指导、乡镇村组织认真落实、第一书记履职尽责、驻村工作队倾力帮扶、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七位一体”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还出台了《洮北区精准扶贫区级领导精准扶贫包乡工作职责》《洮北区精准扶贫乡局级领导包保工作职责》等8项管理制度及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全区各包保部门分赴各乡镇,进村入户,摸底数、查实情,认真填写扶贫手册,详细记录贫困户的自然情况、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摸清了贫困人口在哪里、贫困村在哪里、贫困原因是什么等情况。洮北区开展了“回头看”,为每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对每户贫困户进行科学评定,认定全区现有贫困户18335户,贫困人口29831人,同时按照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程度不同,将贫困户精细分为一星户、二星户和三星户,并组织人员对全区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信息完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电话抽查和暗访,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张清晰的洮北脱贫攻坚分布图已然绘制,方向已明,冲锋号已响,脱贫攻坚,刻不容缓。

靶向攻坚重在“准”字。洮北区瞄准穷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升贫困村、贫困户造血能力

找到穷根,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洮北区立足推动脱贫项目实施,制定了《洮北区精准脱贫扶持办法》,明确了资金补贴方式、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及申请流程。针对不同贫困户及帮扶对象设定了自我发展、托管发展、合伙经营、特殊项目等几类资金补贴方式,按照不同的发展内容和模式给予相应补贴。同时给予贫困户及市场经营主体,贴息、贷款、奖补等不同类型的支持,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到户到人,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各乡镇正根据《洮北区精准脱贫扶持办法》对号入座,积极申请扶贫资金,首批1600万元扶贫发展资金已经发放到乡镇,本级财政投入的128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已陆续投入使用,成为了推动脱贫攻坚进程的强力引擎。

洮北区作为农业大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产业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将贫困户按照有劳动技能和丧失劳动技能进行分类,再根据贫困户的实际状况,确定了“自我发展、大户帮带、企业帮带、合作社帮带、支部引领”五种扶贫模式,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脱贫项目兜底。年初以来,共谋划产业脱贫项目320个,计划投资17亿元,项目涉及棚膜经济、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业等17类,可带动29268户,其中贫困户8000户、15870人。目前,已经开工建设项目77个,项目涉及11个乡镇、54个行政村,其中产业脱贫项目69个,基础建设项目8个,超过500万元的大项目12个。截至7月末已完成投资金额16219万元;项目实施可带动贫困户4961户、贫困人口10912人。

八月稻花香,洮河镇大六家村的600公顷稻田随着凉爽的秋风涌起千层浪。在脱贫攻坚中大六家村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扶贫,将600公顷旱田开发成水田,原本零散的土地被集中起来经营管理,140户贫困户搭上了土地集约化的列车。

这只是洮北脱贫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走进洮北各乡镇村,你会发现村屯面貌正在悄然改变,一个个脱贫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打赢战役重在“合”字。省、市、区强强联手,为贫困村、贫困户不断注入活力之源

到保镇双龙村和太平村是省领导的扶贫包保联系点,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伟根、省商务厅厅长丛红霞多次深入双龙村和太平村,实地调研情况。“村里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如何?村子的自身优势是什么?致贫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系列的深入了解和研判,结合两个村的自身实际,在省市区领导的共同推动下,双龙村和太平村依托洮北区嘉明养殖专业合作社,搞起了棚膜蔬菜种植区和大型肉驴养殖区,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变“输血”为“造血”,助力精准脱贫稳步推进。

走入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城四家子村,映入眼帘的是新安装的路灯、新修的水泥路、新砌的院墙……这个贫困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棚膜经济园区的建设现场,机声轰轰,工人们正在抓紧建设。

“要牢牢抓住项目这个切入点,动真格、尽全力、快推进……”区委书记何野平经常深入扶贫包保点,察实情、调进度,现场指导建设工作。

三合乡金家村是白城师范学院包保的贫困村,为了帮助金家村尽快脱贫,白城师范学院出资57.4万元,购买了大型拖拉机和玉米收割机,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贫困户的脱贫步伐。目前已与部分农户达成收割意向。

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包保部门的强力推进、各方面力量的融合汇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生态养猪、发展林下经济,一个个有潜力、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在贫困村落地生根。

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洮北始终不忘初心,正努力使贫困户期盼已久的愿望变成现实。

(孙 红/报道)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