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G20峰会即将在杭州拉开序幕,这个齐聚全球20位最有权势领袖的巅峰会议,正在将杭州推向世界的舆论中心:G20此前的举办地都是华盛顿、伦敦、多伦多、圣彼得堡这样的国际城市,此次首次来到中国,没选北京或上海,而是选择了一座1.5线城市。其实,这已不是杭州第一次被追问“为什么是杭州”。过去近二十年,杭州由一座无可争议,好山好水好人文的旅游集散地,变成了一座“越来越说不清”的城市——说它是一座明星旅游城市,可它又是国内仅有几个第三产业超过60%的都市;说它是隐逸文化的发源,可它引领的移动支付和普惠金融,正在勇猛精进地带着人们奔向未来;说它是座1.5线城市,可它身上又有着太多让北上广深等正牌一线城市汗颜的“之最”;说它水土宜人适合养老,可越来越多来自硅谷、华尔街的技术、金融精英纷纷回国入杭……
那些让北上广深也汗颜的表现
如果不带现金,只带一部手机出门,哪座城市你能生活得最好?答案是杭州。杭州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杭州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50%的餐馆都可使用移动支付,甚至相当部分的菜市场小摊也能用手机买单。杭州有最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是中国唯一一个被BBC评为“全球公共自行车服务最棒的城市”。杭州有遍布全市的信用借还网络,凭芝麻信用分免费借雨伞、借充电宝。杭州是养老床位最充裕的城市;是白领年终奖最高的城市;是国内大城市中,真正做到“斑马线前车让人”的城市。
北京大学4月发布的报告说,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杭州最高,拥有金融街、中关村的北京和拥有陆家嘴的上海,仅排在第七和第八位。
杭州与北京、深圳一道被公认为中国创业潮的三大中心,而从最近的发展速度来看,杭州最快。
杭州当然还是电商之都,快递之乡,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中心,是中国新经济的代表。一个城市所有的荣耀,不管是生活还是商业、科技,杭州似乎都拿到了。
取消西湖门票其实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杭州的这种成长蜕变,与四大一线城市不一样。北上广深,多多少少都是政治助力的结果。杭州的成长蜕变,基本是靠自我生长,不按套路出牌,实现弯道超车。杭州式颠覆,有诸多要素,这里重点谈两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关键节点。第一个节点,本世纪初,杭州逆势而动,在西湖拆掉围墙,取消门票,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
这期间,黄山风景区,旺季门票由80元上涨至230元。张家界的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由158元上调至245元。杭州不按常规套路出牌,意图是:不以旅游作为直接赢利点,而是以旅游业作为导流的入口,发展其他产业。此后的发展按照杭州的预想进行。西湖免门票十年间,游客数量增加2.1倍,旅游总收入增长3.7倍,达到上千亿元。人流量的增加,使得杭州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相关行业迎来井喷,摆脱了单纯依靠门票的低附加值发展模式,同时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促进。15年间,杭州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达到9.3倍,将同为旅游城市的西安、桂林近5倍增速远远抛下。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杭州的第三产业也有速度优势。敢于坚持流量入口意识,敢于藏富于民,这个不按套路出牌,一下子给了杭州较大的格局。
互联网的嵌入和生长 帮杭州弯道超车
第二个更为关键的节点,是真的互联网来了。
两个“不按套路出牌”者碰在了一起。一个是杭州市,没有按当时主流做法去发展重化工、制造业,而是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和金融。另一个是阿里巴巴,在当时也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存在。马云后来说:阿里巴巴来到杭州,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部)不在北京、上海,而选在杭州。我创业那会儿诺基亚很棒,它的总部在芬兰一个小岛上,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
发展至今,很难说是杭州成就了阿里,还是阿里成就了杭州。但公认的是,杭州依靠这次出牌,完成了量级上的跨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当前在国内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有两座城市的数据却很抢眼,一座就是杭州,另一座是重庆。两座城市今年上半年的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在全国26个主要一二线城市当中分列一二名。
杭州与重庆各有特色,因此,有人认为,“重庆模式”和“杭州模式”代表了中国经济的两种道路。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一言以蔽之,重庆模式重心在第二产业,杭州模式重心在第三产业。“杭州模式”的特点是以服务业立足,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产业发展极快,信息经济对杭州2015年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互联网的嵌入和生长,帮助这个城市弯道超车,杭州从一个以旅游为主打标签的二线城市,升级为具有全局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天堂与硅谷 好山好水与创业拼搏
弯道超车的过程中,杭州的气质也在变。“天堂硅谷”是杭州最新的一个称呼。天堂,代表好山好水,悠闲的一面;硅谷,代表创业创新,拼搏的一面。杭州不再是单纯的慢生活城市,而有了快节奏和拼搏氛围。由阿里巴巴开始,杭州逐渐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生态圈。这里有产业集群的效应。比如中国第一座互联网金融大厦落户在杭州,吸引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入驻,包括我们熟悉的蚂蚁金服、挖财、铜板街、51信用卡、恒生电子、数米基金网等。在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集群方面,杭州走在前面。另一方面,阿里巴巴会根据员工入职先后编排公号,如今已排到了十多万,其中离开的有六七万人,很多都选择留在杭州创业或发展,阿里系成为了杭州创业圈中的第一大系。
互联网重镇形成后,杭州就成为各大巨头的必争之地。有人曾勾勒了杭州的互联网权力地图:杭城以西的余杭,是阿里系的“天下”。杭城以南的滨江,是网易系的“总部”。杭城西南方向,在富阳东洲新区,一个规划占地500亩,投资13亿元的电商产业园已经整装待发,投资者是京东。而从富阳往北延伸30公里,百度在杭州的首家分公司宣告成立不久,已经签约入驻“西溪籍”。与之相邻的,是几个月前盛大开园的腾讯杭州创业基地。
把互联网变成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
第一次不按套路出牌,用流量入口思维治理城市,打开了发展的格局。第二次不按套路出牌,基于互联网和新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在经济转型上成为典范。现在杭州在进行第三次出牌,试图把互联网变成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这还是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做到过的。
8月16日起,杭州用支付宝就可以坐公交了,这是全国首例。8月20日起,无须押金,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杭州居民和游客便可在景区、机场、公交站等315个点免费借雨伞和充电宝,这也是全国首例。如文章开头所说,杭州城市的智慧程度已遥遥领先。第三次出牌有一个核心,就是金融,城市生活的便捷性绝大部分都与支付和信用相关。这其中,最关键是普惠金融的实现。普惠金融是联合国首先提出的概念,目前已成共识。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把金融服务变得和水电煤一样,所有人,不论阶层,不论贫富,不论城乡,都能平等、方便享受到金融服务。做到这点的前提,一是保证风控安全,二是大大降低金融成本。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流程创新,使得普惠金融成为可能。2010年以来,有400万家小微企业从蚂蚁金服获得贷款,其中95%的贷款项目,额度都在3万元以下。最近,北京大学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报告》,其中一个结果比较有趣:不同城市距离杭州越近,距离北京、上海、深圳越远,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该报告说,这主要是因为蚂蚁金服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数据源,距离该数据源越近,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力度越大,从而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完全超地理的金融现象。没有任何传统金融优势和政策倾斜的杭州,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势能,意外地成为一个金融重镇,这是弯道超车的又一实例。没有政策红利,完全靠原生力及不按套路出牌的发展思路,杭州在过去十几年一路弯道超车,冲到世界面前。现在的第三张牌会有什么影响和改变,拭目以待。/都市快报、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