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讯 19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省记协举办的我省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省9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省直各主要媒体的17名一线采编播人员参加了比赛。记者们讲述着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充分展现了作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积极传播真善美的生动历程。吉林市广播电视台李含冰获得一等奖,本报时政新闻部记者冯超获得三等奖。
吉林日报李晓静:采写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真实的故事最精彩,百姓的故事最生动,讲好每一个平凡人的故事。”来自吉林日报的4号参赛选手李晓静,为大家讲述了一位大爱医生宋巍的故事。宋巍因为突发脑干出血陷入昏迷,15天后,这个年轻的生命不再继续。按照宋巍生前的意愿,他将自己的多个器官捐献出去,挽救了4名患者。采访已过去近两个月,但是采访中的一幕幕难忘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李晓静的脑海中。作为一名记者,她见证了宋巍的伟大,宋巍家人的善良。李晓静的动情讲述,令在场者潸然泪下。
吉林日报社编辑部也自发为宋巍家人捐款,总编辑陈耀辉亲自将4万余元捐款交到宋巍父亲手中。“在新闻报道的推动下,我们做到了让宋巍的亲人生活得比宋巍在时还要好。”李晓静认为,作为媒体人,不仅要听故事,更要在讲故事当中,做善良和正义的缔造者。讲好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采写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城市晚报冯超:在信息和理性立场中寻真相
本报记者冯超为8号选手,她将自己5年记者生涯中收获的采访感悟浓缩为一篇8分钟的演讲——“我的三面锦旗”。“4年前秋天,有5位农民拿着几箱苹果梨来到报社,在办公室里,他们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对我说,帮帮忙,要不然这些苹果梨会烂在家里。说着说着,这些可以当我长辈的农民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感人的演讲开场,立即吸引了在场者的注意,大家凝神倾听这采访过程中的一桩桩感人故事。
帮助果农解苹果梨滞销之急,与枯守大山25年的村小教师金永七结识,在村小建立城市晚报爱心小学,带14名癌症患者到长春各大公园赏花……一件件动人故事自冯超的口中娓娓道来,发人深思。“为什么要当记者,因为新闻就在这里。”话音刚落,现场掌声四起。
一二等奖选手9月下旬赴北京参加决赛
19日,17位选手都作了精彩演讲,生动的故事中有真情、有感动、有激励、有振奋,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对职业的高尚操守,对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我省新闻工作者的卓越风采。
经过激烈角逐,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李含冰获一等奖,吉林日报记者李晓静获得二等奖,她们将与另一名二等奖获得者共同参加9月下旬由中宣部等部门在北京组织的决赛。
/记者 卢玉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