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城的李大钊纪念馆,每年的参观人数超过百万。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王晶晶说,每一名前来的参观者,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被李大钊的精神所感染,“尽管历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从来就在我们身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袭长袍,两撇黑须,目光深邃,态度从容——临刑前,他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定格在人民心中最后的形象。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这样镌刻着:“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生于河北乐亭县。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李大钊迅速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开始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人生实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临刑前,他对其他19位革命者说:“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据新华社 记者李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