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春风料峭、乍暖还寒,大安市脱贫攻坚工作却开展得如火如荼——
位于两家子镇同发村的笤帚加工厂,大年一过就早早开工,异常忙碌;月亮泡镇先进村焊花飞溅,大棚建设全面展开;龙沼镇兴学村张双伍的肉鸡长势喜人,就要出栏……今年以来,大安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结合实际系统谋划,以“精准扶贫、不漏一人”为总要求,正谱写着精准扶贫的大安篇章。
责任担当,决战贫困
作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是大安最大市情,是农村最大实情。
近年来,大安始终坚持把扶贫作为抓民生的主攻点,通过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扶贫网络,建立组织、识别、制度、考评“四个体系”,打好组合拳,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的16.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53万人,脱贫12.27万人,脱贫率达73%,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的精准扶贫开发新路。但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目前还有94个贫困村,20167户、39262人贫困人口。
容易扶的,先脱贫了,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
精准扶贫,决不落后半步,决不漏掉一人。排除万难,决战决胜。大安市提出:到2018年全面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这是一场特别的战斗。
为此,大安成立高规格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
为此,建立了三级派驻包保体系。25名市级领导包保18个乡镇;327名副乡(局)级以上干部包保223个行政村;1138名市直机关干部和1275名乡村干部包保20167户贫困户,一包到底,不“摘帽”不脱钩。
为此,建立了监督考核体系,跟踪问效。建立健全《市级领导扶贫工作定期调度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抓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精准扶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两制度两办法”的督查、考核、追责体系,成立由6名市级领导任组长的6个督查组,一竿子到底,定期督查、随时抽查、一督三年,确保扶贫工作落在细处、干在实处。
精准施策,定点“滴灌”
小康路上,不漏一人
“不漏一人”的关键是精细化。在扶贫脱贫决胜阶段,大安牢牢把握“精准”二字,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 逐乡逐村、逐户逐人确定脱贫计划,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识别。制定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严格按照“1121”工作程序操作,组织25名市级领导、99个市直部门、2740名市、乡、村三级干部逐个对接乡镇,逐一进驻村屯,逐户逐人摸底核实,并按照贫困程度,分类确定“三星、二星、一星”贫困户,确保不混一户、不落一人。
精准帮扶。在确保上争扶贫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创新扶持方式,今年计划整合资金6567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三星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的每户补贴8000元;发展养殖业的按畜禽价格的80%给予补贴,不超过5000元。二星贫困户发展蔬菜大棚的每户补贴4000元;发展养殖业的按照畜禽价格的60%给予补贴,不超过3000元。对一星贫困户以提供贴息贷款扶持方式为主。还根据贫困户劳动能力和种养经验等实际情况,实施了“自建自营”、“父母子女联营”、“合作社经营”、“村集体托管”和“公司+农户”带动等5种“私人定制”扶贫新模式。
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大安依托项目和产业,实施“十项扶贫工程”,形成“全地域受益”的支撑机制。
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推动4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对带户好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年内扶持1 8个乡镇至少各建设一个高效牧业示范园和特色种植示范园,发展黄菇娘、西甜瓜等特色棚膜经济21万亩,扶建生猪、肉鸡、肉羊等规模养殖小区54个。
实施基础改善工程。打通致富路。每年修屯屯通百公里以上,3年实现剩余212个村屯大联通;加快推进3条省道和2条过境国道改造。每年为贫困村打井500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年内实施节水增粮8万亩,3年实现有条件地块水源全覆盖。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喝上安全水;加大农村住房保障力度,今年改造危房4000户,3年消灭2万户农村危房。
实施能源扶贫工程。今年重点抓实海坨、乐胜、安广3大光伏扶贫项目。每年争取农网改造资金4000万元以上,解决农电设施老化、电压低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快柴改电步伐,新打扶贫井同步上电、一步到位。
实施乡村旅游工程。鼓励扶持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采摘园”、 “垂钓园”等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脱贫。今年重点扶持月亮泡镇先进村下坡子屯建设“渔家乐”旅游扶贫示范村和科技示范场建设“开心农场”、观光“认植园”,加快牛心套保湿地恢复保护和旅游开发,带动周边乡镇贫困人口走旅游脱贫之路。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建成电商产业园、特色农产品馆和22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的实施信贷支持、网费减免等政策。
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每年选择18个贫困村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将其打造成脱贫样板村。同步推进其他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投资3.65亿元,实施嫩江干流治理、“河湖连通”小西米泡群及洮儿河险工险段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抓好南湖、嫩江湾、牛心套保3个湿地保护提升项目,高标准造林3.5万亩,恢复湿地10万亩。
实施土地生金工程。完成龙海灌片投资4亿元,对新整理出的47.5万亩土地优先发包给有实力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带户经营模式或引进大型农企投资改良土壤,使新增耕地尽快达到耕种标准,再优先发包给项目区内的贫困户经营,或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种植务工创收。
实施医疗保障工程。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与人寿部门合作,单独设立贫困人口大病二次保险基金,提高新农合报销后自负费用部分报销比例;并加大大病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帮助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实施“教育扶智”工程。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制定教育优惠政策,落实“雨露计划”等农村贫困生的补贴减免政策,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教育。在农商行设立助学保证金账户,一次性存入助学保证金200万元,每名大学生最高提供2万元贴息贷款,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读费用难题。
“十三五”,扶贫攻坚倒计时。阳春三月,嫩水之滨,千军万马战犹酣!
(姜伟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