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网络身份证”进入报批阶段
湖南“郴州女子戒毒所死亡”
涉事戒毒所所长被免职
页岩气预测资源量达千亿方
女子利用天津港爆炸事故
网上“骗赏”在广西受审
是“变相执法”还是“公民举报”?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6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安部专家透露 eID技术标准已通过审核
有望解决信息泄露、刷号抢票等问题

“网络身份证”进入报批阶段

 

1月9日,“网络电子身份认证与数字签名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透露,关于网络身份识别(eID)的相关标准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该技术将解决现行基于身份信息识别网络身份所带来的身份信息泄露、冒用身份抢注、刷号抢票等现实问题。

近几年,我国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洽谈、谈判等电子商务的数量大幅增加,电子证据的使用也更加频繁,与此同时,网络违法犯罪也大量出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传玺教授在会上提出,网络身份认证是解决网络诚信及社会责任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许传玺提出,网络取证、证据鉴定及技术的创新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我国正在不断加快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但当前的法律依据,仍不能满足互联网法治的现实需要”。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严则明书记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透明化,而网络公共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目前网络身份的自证或识别普遍采用了上网公民上传姓名+身份证号,或上传证件照片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而这种方法的弊端一方面在于无法证明是本人在上传身份信息,另一方面却成为公民身份和隐私信息泄露的主要源头。

“犯罪分子不仅会冒用公民身份信息刷号、抢票、抢注账号等,还会利用这些身份隐私和信息进行诈骗。”严则明认为,只要直接基于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识别方法不改变,窃取买卖个人信息以及电信等网络诈骗犯罪就不可能根除。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电子签名法,2009年底,在公安部指示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启动了国家网络身份管理研究工作,建设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面向全国试点签发“公安部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

多知道点儿

如何办理个人eID?

专家说,公民持本人身份证经过严格的身份审核和签署协议后,就能办理一个加载本人eID的安全硬件,并通过电子签名在网上远程证实本人身份。当然,仅靠eID还是不能满足所有需求的,就像现实生活中既有身份证又有护照、驾照、社保卡等,eID是网络身份的信任根,其他行业可以基于eID在网上签发二级证书,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基于eID的有序开放的网上信任和服务体系,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业也将有更多服务互联网应用的机会。(据《法制晚报》)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