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光日:男,朝鲜族,196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汪清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先后荣获2014年度“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第四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4年度人物”等称号。2014年9月,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崔光日同志“模范人民警察”称号。2014年10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当选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同时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2015年10月,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5年12月,中宣部授予崔光日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每天清早,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当人们经过车流最多的县第一实验小学门前时,总会习惯性地往斑马线上看一眼崔光日在不在;而在其他交警护送下穿过马路走进校园的孩子们也总追问,崔叔叔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崔光日,当地一位从警26年的普通民警,曾因为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刚刚在今年9月3日接受完换肾手术的他,如今已经迫不及待地渴望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做事走心>>
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
翻阅崔光日的简历,很多人会惊讶地发现,从看守所到派出所、从刑警队到缉毒队再到交警队,他几乎把所有警种干了个遍,而且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做出让人瞩目的成绩。“其实细想想,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普通,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做事走心,这事做没做完,他心里有杆标尺。”与崔光日共事多年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金春华说到崔光日,总是会用上“走心”这个词。
2008年,崔光日到百草沟交警中队任中队长,这里山路多、弯道多,平时就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地段,要赶上下雪天,很多司机只能停在路上等。“有一次一场大雪过后,我去百草沟督导工作。”金春华回忆说,当他来到百草沟中队的时候,发现队里一个人都没有,打听半天,才知道因为下雪,民警这两天都住在队里,大清早,崔光日就带着他们去了鸡心岭扬沙子去了。“百草沟晚上不安排执勤,再说,这扬沙子也不是交警的工作呀?”带着满脑子疑惑,金春华驱车赶到了鸡心岭,结果就被眼前这一幕震撼了。
“崔光日带着4个民警,一锹一锹地往路上扬沙子呢。”金春华说,他到的时候,扬沙子的工作已经快结束了,他琢磨着,这不是自己的活也干了,冰天雪地的,每个人一身大汗,干完活都赶紧回队里换衣服呗,结果铁锹一收,崔光日却往坡上跑,几个民警也迅速跟上,他们一人站在一个弯道处,开始指挥车辆往下走,“当时每台车从面前经过的时候,司机都会降下车窗对交警说声谢谢,那一刻我都觉得很自豪。”金春华说。
在百草沟中队,听说记者来采访,凤林村的村民钱忠特意跑来了,说起崔光日,他有一肚子的话,“我家种水田,总得开着小拖拉机去干活,拖拉机总下水,前后的车灯进水都烧坏了,我们也不修,反正车能开就行呗。”钱忠说,他记得很清楚,有天晚上他从地里回来,天已经特别黑了,一个交警忽然把他拦住了,还让他去交警队,“我当时挺害怕的,不知道警察找咱干啥呀?结果去了,那个交警拿出反光贴,就贴在我的拖拉机后面了,贴完前后看看,发现我这车还没大灯,又拿出个手电筒,给我绑在车头前。”钱忠说,他当时觉得这个交警真挺好,回到村里还和邻居们说自己遇上好人了,结果一聊才知道,很多邻居居然都遇到过他,车上也都贴了反光贴、绑了手电筒,那时候他才知道,这个交警叫崔光日。
钱忠说,崔光日不仅帮他们贴反光贴,还总去他们家里讲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原来懂啥交通安全呀,他就给我们看拖拉机出事故的照片,还给我们算了笔账,出了事故,撞了人得赔多少钱,这个我们都能明白,现在大家都把拖拉机的灯收拾好了。”钱忠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年崔光日仅一个月时间,就替辖区内300多台拖拉机全部贴上了反光贴,同时,他还深入当地旅游景区宣传安全知识,当年百草沟辖区交通事故降低了40%,成功经验被延边全州交警系统推广。
临危不惧>>
面对持刀歹徒 他冲在最前面
熟悉崔光日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为了干好工作可以吃住在派出所半年不回家,面对持械歹徒更是临危不惧。
“1995年夏天,一名服刑的罪犯在劳动时脱逃,躲到了山东省一个村子里”。崔光日多年的同事安松哲回忆说,当赶赴逃犯藏身地点实施抓捕时,那名逃犯手持铁钎向安松哲的头部打了过来,危急时刻,崔光日将毫无防备的他推开,冲过来用手臂挡住铁钎。而这样的生死考验,26年中,崔光日还不止面对过一次。
2000年前后,中朝边境走私犯罪猖獗,汪清县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缉私队,崔光日担任副队长。当时与他共事的韩仁德回忆说,“有一次在堵截走私车的时候,车里跳出两个人,都拿着刀,当时崔光日就大吼一声,‘拿刀吓唬谁呀?把刀放下!’声音特别洪亮,那两个人被吓住了,真的把刀放下了。”韩仁德说。
对崔光日而言,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发生在2002年的一天,时任缉毒警察的他身着便装外出办案,在一家饭店里遇到了手持尖刀、铁棍等凶器的歹徒。在这危急时刻,崔光日并没有选择躲避开,而是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制止,在与歹徒搏斗中,他的腹部被刺中两刀,拳头大的一团肠子流出体外,事后每每回忆这一幕,崔光日总是说:“我是个警察,群众有危险了,我不冲谁冲?”
一腔赤诚>>
执法不为罚款为警示
2005年,崔光日调到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出租车司机孔庆忠也是那个时候因为屡屡违章挨罚而与崔光日从相识到熟悉。“最开始觉得崔光日欺负我是外地人,所以总罚我。”孔庆忠说,自己那时候刚刚从黑龙江省来到汪清县,开的是招手停的小面的,为了多揽客赚钱,他确实经常乱停车,为了违章不挨罚,他也托人找崔光日说过情,“汪清这个巴掌大点的地方,很多人都沾亲带故,可他就是‘六亲不认’。”说情遭拒,孔庆忠再开车出去,就格外关注崔光日,“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崔光日不给我面子,我就看看他给不给别人面子,准备抓他的小尾巴说事。”孔庆忠说,这一留意,他就发现了,路面上无论谁开车违章,崔光日都是罚单照开。
“真正让我觉得崔光日这人不错的,是一件小事。”孔庆忠说,那一年汪清下了一场大雪,车辆只能跟着前车的车辙走,即便这样,也总有车辆陷在雪里走不了。“我经过崔光日执勤的地方,就看到他正帮着推车,路滑,车后轮转得飞快可车就是不动,他头上、衣服上都是溅起来的雪水,”孔庆忠说,他开始觉得崔光日是在作秀,特意将车停在附近看热闹,结果眼见着崔光日帮着推走了一辆又一辆的车,“他看见我的车停在路边,还过来敲车窗,以为我也陷在雪里了,要帮我推车,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心里很暖和。”孔庆忠说,由于对崔光日的态度转变了,两个人后来也有了除违章罚款之外的交流,崔光日总是给他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他总说,罚款不是目的,这次你违章我不罚,下次你可能还会违章,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不罚才是害了你。”孔庆忠说,崔光日执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永远不讲人情,永远不厌其烦地讲解交通法规,“我看到过很多人,最后虽然被罚款了,但却是笑着接的罚单,可以说,以前我们司机与交警是‘猫与鼠’的关系,现在是‘鱼和水’的关系了。”
心志坚韧>>
微笑面对病魔 始终坚守岗位
由于长期劳累,崔光日出现恶心、头晕、乏力等症状,曾3次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作岗位上。2012年8月,他被确诊为尿毒症,却拒绝了调换到轻松岗位上的安排。那时候他总是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工作,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离开工作岗位。假如有一天撑不住了,在岗位上看上去病病怏怏的,有损公安形象,我会主动提出离开。”
就这样,每天早晨6点多,他就到辖区内3个小学门前检查交警上岗情况;7点左右,他会早早来到自己负责的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门前护学,8点多,学校开始上课,他又匆匆赶到自己位于天府酒店门前的秩序岗开始一天的执勤。
在汪清县中医院,说起崔光日,医生宋冰说,他是她遇上的最不听话的病人。“尿毒症有很多并发症,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最好的办法只能是规律治疗。”宋冰说,崔光日病情严重,需要每周一三五三次透析,可他总是请假,有时候还上夜班,“我说这样不行,他也不改,我就不明白了,有什么事能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宋冰说,为这事,她还找过崔光日的领导,结果崔光日却跑来干脆要求将透析时间改成每周二四六,说这样能多上一天班。“因为他不好好休息,不仅指挥交通,还总帮人推车,透析没多长时间,他胳膊上的动静脉内瘘就堵了,”宋冰回忆说,那段时间,他们只能在脖子上给崔光日临时做了个静脉置管完成透析,静脉置管对卫生和其他方面要求非常高,崔光日每天睡觉都要格外留意以保持固定姿势,可就是这样,崔光日还是每天照旧护学,不透析的日子,一天工作也没耽误。
“透析特别难受,特别像他这样的情况,一次要透出8-10斤水,多的时候甚至是12斤,人快速脱水,心慌、头晕、耳鸣的情况肯定都有,但他从来不找护士帮忙,都是自己默默忍受。”透析科的护士长林香叶说,崔光日人还特别乐观,有时候他们一针扎不上,他还乐呵呵地安慰大家说:“是我的血管不好,像乡间小路一样又弯又细,要是像高速公路一样多好?”
珍惜职业>>
当警察就要对得起头顶上的国徽
面对凶狠的犯罪分子毫不畏惧,面对人民群众永远满腔热诚,面对病魔坦然无畏、坚守工作岗位,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那就是崔光日为啥这样拼?在采访中,崔光日直言,因为他热爱警察这份工作,因为选择警察这份职业,是他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
“我是1989年12月进入汪清县看守所工作的,”崔光日说,他出生于警察世家,父亲就经常对他说,当警察就要对得起自己头顶上的国徽。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有当警察的梦想,把警察身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崔光日的病情也牵动着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心。公安部和省、州、县都十分关心崔光日,千方百计解决他的生活困难,当地政府为他妻子解决了公益性工作岗位,调换了方便出入的住房。今年4月17日,崔光日在浙大一院接受了高难度的开胸心脏冠脉搭桥手术,9月3日凌晨,崔光日又顺利完成了肾移植手术,如今正在顺利恢复中,“我现在可以正常喝水了,身体状态明显改善,”12月10日,崔光日回到汪清县,虽然脸色还有些疲惫,但他很开心,他说自己现在的梦想就是,快点好起来,快点回路面去执勤。(记者 王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