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 闻讯皆恐
巴黎时间11月15日晚上7点不到,距离巴黎恐怖袭击之夜过去大约41个小时。人们自发聚集在共和国广场上,追思逝去的同胞。忽然一阵“炸”响,人们惊恐地向广场外围逃去。警员持枪冲入群众中调查。警方随后表示,共和广场的恐慌和假袭击警报只是由爆竹声引发,事件只是虚惊一场。这一幕,通过广场上正在直播的世界各大媒体的摄像机镜头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眼前。
据美国等外媒报道,“伊斯兰国”(IS)17日公布一条新视频,扬言将对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及其他参与打击该组织的国家发起袭击。报道称,这是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IS首次以发布视频的形式公布新一轮袭击目标。
恐怖威胁之IS发声
路透社确定威胁视频来自IS
这则消息最早由路透社发出,并确定视频的来源是一个常被IS(“伊斯兰国”)用于发布信息的网站。在视频中,IS成员宣称“将对美国发动报复行动,发起新一轮恐怖袭击,袭击的目标将是美国的‘要塞’华盛顿”。
FBI 对视频真实性不置可否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拒绝就视频的真实性作出回应,其发言人仅表示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调查局正密切关注巴黎袭击事件发展动向,目前没有迹象显示美国国内面临“具体的、可靠的”袭击威胁。
CIA局长称要保持高度警惕
但美国中情局(CIA)局长约翰·布伦南16日警告说,13日发生在法国首都巴黎的恐怖袭击不会是“一次性事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可能还准备发起更多的袭击。
布伦南当天在华盛顿表示,巴黎发生的一切表明“伊斯兰国”的袭击谋划日趋成熟,并得到有效实施。布伦南强调,美国需要对可能发生的袭击保持高度警惕。
调查进展之在逃凶嫌
比利时检方
否认抓获在逃凶嫌萨拉姆
包括特战队员在内的多名比利时警察16日包围首都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一条街上的多间民居,并展开搜捕行动。按警方说法,这次行动与巴黎系列恐袭事件有关。据当地媒体报道,嫌疑人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在行动中被捕,但这一消息随后被比利时检方否认。
阿卜杜勒·萨拉姆现年26岁,居住在莫伦贝克。据信,他以自己名义在比利时租了至少两辆汽车,流窜到巴黎作案。巴黎恐袭发生数小时后,阿卜杜勒·萨拉姆出现在法国与比利时边境。法国警察拦下他乘坐的汽车,盘问并查看身份证件后,将他放行。
恐袭凶嫌不止8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巴黎恐袭涉及的恐怖分子应该不止8人,至少还有一名“炸弹专家”,他负责组装自杀式炸弹背心和其他武器,应该不会亲自去现场“送命”,因为“他的技能太宝贵”。《每日邮报》报道,伊拉克安全官员16日告诉美国领导的联军方面,“伊斯兰国”在其位于叙利亚的大本营拉卡市蓄谋策划了巴黎袭击,共有24名武装人员参与袭击,其中19人为行动执行者,其他5人负责策划与后勤保障。到目前为止,巴黎恐袭共有7名袭击者丧生,如果按“24人说”,还有十余人不知去向。
调查进展之恐袭主谋
媒体披露“恐袭策划者”信息和照片
了解法国巴黎系列恐袭案调查进展的消息人士说,一名眼下身处叙利亚的摩洛哥裔比利时男子被怀疑是这些袭击的幕后主使。
路透社16日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一名身处叙利亚的名叫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的男子,“似乎就是欧洲数起(恐怖)袭击的策划者。”
据信,阿巴乌德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内部最活跃的袭击策划者之一。只是,按比利时检察官埃里克·范德西普特的说法,说阿巴乌德是巴黎恐袭幕后主使是“未经证实的传言”。
他是一名来自摩洛哥的商店主的儿子
卢森堡广播电台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同一天披露出有关阿巴乌德的更多信息。这两家媒体报道,阿巴乌德现年27岁,来自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郊区莫伦贝克。那里正是多名参与巴黎系列恐袭事件的恐怖分子居住地。
据悉,阿巴乌德曾是布鲁塞尔著名中学于克勒圣皮耶的学生,如今却成为欧洲最臭名昭著的“圣战者”。据报道,阿巴乌德是一名来自摩洛哥的商店主的儿子。
曾穿行欧洲多国策划袭击并采购武器
2014年年初,阿巴乌德加入“伊斯兰国”,从希腊暗中谋划在比利时东部韦尔维耶市发动恐怖袭击。
今年1月计划败露后,他成功躲过欧洲多国追捕。 今年2月,“伊斯兰国”英文版网络杂志《达比格》刊登对阿巴乌德的采访,证实他已返回叙利亚。这篇采访提及,阿巴乌德曾逃过安全人员视线,穿行欧洲多国策划袭击并采购武器。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前,阿巴乌德一直领导潜伏在比利时的恐怖团体。
据美联社报道,阿巴乌德和此前几起没能得逞的恐怖袭击有关,包括今年8月被3名美国人阻止的法国高铁枪击事件,以及4月发生在巴黎郊区的教堂攻击案。
另据比利时《标准报》报道,阿巴伍德和在巴黎恐怖袭击中被炸死的“人弹”布拉辛关系密切。
焦点关注之失联中国公民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证实
公民柳安禹失联、死因与恐袭无关
尚未发现有中国公民在恐袭中遇难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6日在网站上发布消息,已获悉中国公民柳安禹在其住所去世,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柳安禹去世与13日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无关。
中国驻法大使馆消息指出,近日,中国驻法大使馆应中国公民柳安禹家人请求,协助查寻其下落。在向法国警方和法国外交部危机中心报案、并以各种方式多方寻找 后,使馆了解到柳安禹在13日上午未到就职的法国公司上班,在请法国警方赴其住处查找时,发现柳安禹已在其住所去世。使馆已要求法方尽快对柳安禹的死因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迅速通报其家人和使馆。
中国驻法大使馆表示,目前,使馆就柳安禹的后事处理与其家人保持着联系,并将依法为其提供领事协助。
据了解,28岁的柳安禹是浙江绍兴人,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到法国留学并已在法国工作。此前他在国内的家人在得知巴黎13日晚发生恐怖袭击后,通过社交网络发布其失联消息。还有人曾谣传“这哥们根本没事,在荷兰疯玩”。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6日发布消息说,在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确认身份的遇难者中没有发现中国公民。
事件透析>>
多名袭击者来自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
比利时为何成为恐怖分子“温床”?
法国巴黎系列恐怖袭击的最新调查进展显示,多名袭击者是邻国比利时人或来自比利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6日发布报道,分析比利时如何成为恐怖分子的“温床”。
比利时联邦检察院15日确认,巴黎袭击中,2名法国籍的袭击者事发前居住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莫伦贝克区,另一名袭击者则出生在布鲁塞尔。
媒体报道,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主要居住人群为穆斯林,多数是来自北非的一代、二代和三代移民,不少人相对激进。
今年1月,比利时警方在布鲁塞尔东部的韦尔维耶市破获一个恐怖团伙,所有成员均来自莫伦贝克区。今年8月,摩洛哥人阿尤布·哈扎尼在从巴黎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高铁上制造枪击前,也曾在莫伦贝克区呆过。
这一街区与极端分子的关联可追溯至几十年前。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人巴萨姆·阿亚希在这里建立了“比利时伊斯兰中心”,这一组织被比利时当局认为支持极端化、同情“基地”并招募圣战分子。
莫伦贝克区官员弗朗索瓦丝·谢普芒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包括年轻人失业率高、一些年轻的穆斯林对现实不满以及受到有关圣战宣传的影响。
布鲁塞尔联邦警察反恐部门高级成员阿兰·格里尼亚说,韦尔维耶市恐袭阴谋中的嫌疑人带有典型特点:“20岁出头,多数来自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有不良行为或轻微犯罪记录。”格里尼亚说,这些人是“城市帮派”的副产品,他们厌恶西方社会,“很快且完全接受”极端思想。
(图文综合新华社、央视、《法制晚报》、《北京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