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白城讯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如今的白城市,高楼林立、大路通衢、河湖连通,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吉林省西部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然而,白城人永远不能忘却的,还是70年前那一段由血泪荣辱构成的抗战历史……近日,记者就白城地区的部分日军侵华遗址进行了走访,回顾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
位于白城市政府院内的万福麟故居,目前是白城近代史上仅存的杰出建筑,吉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福麟作为东北军的重要将领,曾经担任过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和黑龙江省主席等要职。1926年,万福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荣立战功,被提升为东北军第十七师师长后,便在此选址修建了这幢私人住宅。“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进入白城并占领了万家大院,这里作为日军机关的办公和生活场所,留下了侵略者罪恶的足迹。
现在的白城市铁路文化宫和铁路检察院,分别为两座日伪时期建筑。1931年日军占领白城后,先后在白城市内修建了多处军用设施和建筑,而这两栋楼房便是其中一部分。1945年之后,这两栋建筑先后作为辽吉省委和辽北省政府办公地,陶铸、阎宝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此外,还有位于白城市区东北角的青山机场和913油库,曾经是日军的机场和补给站,当年占领白城的日军宪兵队也驻扎在此处,而日军为了大量掠夺木材、矿产等战略资源,同时防御北面的苏联,还修建了白城至阿尔山的铁路线。
距离白城市区45公里的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曾是侵华日军第七飞行团的驻地,这支日本空军部队曾经参加过1939年的苏日“诺门罕战役”,并且在战役中对苏军造成过重创。在第七飞行团驻地的诸多遗址中,包括令人发指的日军慰安所,还有军用机场、飞机库、弹药库、汽油库等设施,目前这些设施的遗址仍然存留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全世界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白城人民也在经历了14年的压迫之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日本侵略者被赶走了,但是留给白城人的创伤却久久不能平复。这些日军遗址,记录着当年日本侵略者在白城地区的罪恶历史,也为那段历史留下了铁证。
(记者 张风/报道 马彬/摄)